高洁士子们的喜爱。
莫三舅沉吟两声,“之前是行书,现下是小篆……”
两种字体,皆是少见的好字,可见陈蘅平日是下了功夫的。
莫三郎道:“蘅表妹的小篆独具一格,我瞧倒比恒之的小篆略胜一分。”
“松柏不畏严han,不惧磨难,好!好!阿蘅能挣脱窠巢,独有风格,叫三舅好生惊讶,妹妹真是养了一个好女儿。”
莫氏笑得骄傲,几月不见,陈蘅在她不知道的时候,这书法竟有如此大的进益。
南晋对女子的约束不大,着实南晋的公主、太后养面具的太多,女子们也可以像男子那样出门。
王、谢、崔三家更是成立了书画社、诗社、琴社等,以供贵女们切磋才艺。
谁说陈蘅除了一个出身就无旁的,光这一手好字,不知道能惊讶多少人?
莫三舅捧着字,“阿蘅,你题跋,这字三舅要装裱珍藏。”
“三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娘高兴(四更)
“三舅……”
莫六郎道:“蘅表妹,三叔可不是开玩笑的,你照他的话做便是。”
陈蘅犹豫不已,她没想到,三舅与表兄们会喜欢她的字。
前世时,她不争不抢,无悲无喜,以一种宁静、温婉的心境练字,可是今生却多了一股子悲愤、激进,让原本没有太多红尘气息的字多了一股烟火气息。
夏候滔曾评过她的字:“你还是适合抄抄经书。”
他亦只看过她抄经书,写贴子时的字,她用的是梅花小楷。
莫氏道:“都是自家人,蘅儿,难得你三舅喜欢,你题跋罢。”
要有珍藏价值,就得书法作者写下名讳、日期,甚至再盖上自己的印鉴。
陈蘅心头纠结,提着笔写下“陈氏阿蘅于南晋德治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留书”这次她用的是行书,许是得了鼓舞,多了一股意气风发,一行字写毕,竟似活了一般。
莫氏笑道:“再加个印就全了。”她从邱嬷嬷的盒子里取出一方玉印,很没仪态的哈了几口气,用力一落,“永乐郡主印”。
陈蘅愕然。
莫氏道:“这印可不是我备的,是你姑祖母让玉雕匠人刻的,说你打理沐食邑少不得要用到。”
这么说,这印是她的官印?
莫氏把官印盖到她的字画上,怎的如此怪异。
陈蕴看着一脸迷糊的母亲,欲笑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