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宣布本次策论的内容时,所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毕竟往届的论才大典的策论测试,也都是在答卷上作答的。
可这一次却有着与皇帝奏对的权利,要知道这一般都是朝中重臣才有的特权!
见众人如此激动,庆帝也是为自己的人格魅力骄傲了一把,满意的点了点头才道:“北方蛮夷入侵,江南等地水灾,已然造成了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这些人有的落草为寇,也有人举家流离至京城等地,已经对国家的安全产生了隐患。”
“所以这一次的考题便是,如何安置这群流民?”
听到考题的众人,顿时像是被泼了冷水一般,沉默了起来。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以往的策论不都是考什么天下大势,又或是对于某次战争的看法么?
怎么这一次突然就变成了治理流民?
这种感觉就像是高考前几天,你拼死拼活的复习课本,但是到了高考那一天,却突然发现试题和课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一样!
本来靠着家中长辈背了一肚子策论的勋贵们不禁纷纷傻了眼,还指望这一次能够在陛下面前留下个好印象呢!
这次可好,不给
他老人家留下一个无能的印象就好了!
这些勋贵的表现庆帝自然看在眼中,但他本来出这道题就不是为了考验这群勋贵的,反而是这一次参加论才大典的皇子们。
毕竟这群家伙之中,未来是要有一个人继承自己的位置和这个帝国的。
对于历朝历代几乎不可避免的流民问题,自然就是考量他们的一个不错的问题。
于是他的目光第一个就落在了诗词上带给自己莫大惊喜的太子身上,可是此刻的叶孤辰却是一手一块糕点,好似没见过世面的叫花子一般。
饿虎扑食般的狼吞虎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大庆朝穷的都喂不饱太子了。
心中暗骂自己想多了,庆帝也不禁生出一股想要骂人的冲动,但一想到这一个晚上对方就能写出那般惊为天人的诗句,想必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自己也不应该再对他产生什么别的期待,毕竟这太子能有现在的模样,他其实真的已经很知足了。
人啊,就是要知足才能长乐。
如此想到,他便将目光移到了三皇子和六皇子的身上,这二位可以说是除了领兵在外的端王之外,唯二的参与过政务
的皇子。
也因此,庆帝对于他们二人其实有着较高的期望。
庆帝先是看向六皇子叶孤睿:“安王可有什么想法?”
叶孤睿连忙站了起来,拱手说道:“依儿臣之见,北方战事又起,正是缺兵少将之际,不如将这些流民编入军队,派往边境御疆。”
此话一出,不少勋贵子弟纷纷点头,觉得此计甚妙,这样不光是能解决让头疼的流民问题,反而还能利用百姓对于北方蛮夷的痛恨,保家卫国。
真乃两全之策!
庆帝闻言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就让叶孤睿坐下,谁也不知道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很显然对于这个答案,他并不是很满意就是了。
所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最后的三皇子。
“英王觉得安王的想法怎么样?”
叶孤阳闻言也立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拱手道:“依儿臣愚见,流民编入军队,虽然听上去十分可取,但倘若实际实施起来,恐怕会有很大的疏漏。”
“哦?你说说看。”庆帝一时来了兴趣,有些期待的看着三皇子。
“流民毕竟是百姓,自然不止青壮之人,肯定还有襁褓之婴,半百老人在其中
,倘若以六弟之言,尽数充军,那请问这些尚无自保之力的百姓又当如何?”
“就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我想,带过军队的六弟应该比我还清楚,流民与正规军队之间的区别。打顺风仗或许还行,但若是遇到了逆风,那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他们,将溃败的无比之快,这在战场上对于军队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
“就更不用说,这么一支几十万流民的军饷问题了。”三皇子每说一句,六皇子的脸色就难看一分,却又偏偏无力反驳,最后也只能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不过与六皇子的态度截然相反的是,庆帝的表情却是十分的欣慰。
这三皇子所言也正是他刚刚所担心的几个大问题,就更不用说其他还没发觉的隐患了,诸如刚刚登上战场的新兵会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发生营啸这种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