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柿子必须拿软的来捏的法则,刘循决定先不管北方那强大的张鲁,以及小女主口中,南边很厉害的蛮夷孟获,决定将山贼作为目标。
这山贼自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落草为寇的人。
可惜,愿望落空。巴蜀之地富足,落草为寇的农民实在是太少了,只有你强占山头的蛮夷,以及叛军余孽。
蛮夷骁勇善战,甚至有传闻要吃人的,不用说厉害。
叛贼败军,也是从正规军战败后,落草为寇的,据有一定战斗力。
刘循在心里比划了一下,没有十足的胜算呐。
这让刘循有点沮丧,“算了,现在剿灭山贼太遥远了,还是先求兵权吧。”
好歹,自己也是益州刺史的儿子,这兵权应该唾手可得。
按照这种正常逻辑,刘循没怎么做过多思量,立刻站起身来,对着小侍女说道:“你在这稍待,我去见见父亲。”
“诺。”
小侍女应诺。
随即,刘循出了自己的书房,大步往刺史府前边而去。
这三个月来,刘循与自己的老爹刘璋也颇有接触,知道这老爹虽然能耐不行,但还算勤政,这会儿该是在前边的书房内,处理从巴蜀各地上来的公文。
很快,刘循就到达了刘璋书房外边。
这时,书房外边有一些守卫,其中一人见刘循,笑着拜见道:“大公子来见主公?”
“嗯,父亲可在里边?”刘循问道。
“在。”侍卫回答道。
“嗯。”刘循嗯了一声,走了进去。
刘璋的书房很大,竹简很多,与刘循的书房格局相差不是一般的巨大,超级气派。
不过,刘循是见怪不怪了,他无视了书房内的气派,眼中只有刘璋。只见刘璋此刻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很认真。
刘循抬起脚步,径直来到了刘璋的前边,行礼道:“父亲。”
“循儿今日不在书房读书,来寻为父作甚?”刘璋闻言这才惊醒过来,抬头见是刘循,露出了一抹慈爱,一抹疑惑,问道。
刘循知道,这是以前那个刘循,不怎么喜爱读书,让刘璋伤透了脑筋。而他现在奋力读书,苦心钻研,让刘璋很高兴。
刘循摸了摸鼻子,想着,你儿子可是唤了个人了。
心中这么想,刘循可不敢这么说,只是躬了躬身子,朝着刘璋再次行礼道:“回禀父亲,儿子最近读书,对于兵书有几分心得。想弄一支军队来,实践一番。”
刘璋一听即感觉高兴,又感觉到愁苦。
高兴的是,这儿子居然想到了军队,让他老泪纵横呐。
天晓得,我刘璋就是武风不振,这才被张鲁贼儿欺压。我儿子却主动想要染指兵权,当真好苗子。
高兴的同时,又觉得愁苦。
到哪里弄军队过来呢?
“这,军队不好弄啊。”迎着刘循那希冀的目光,刘璋略显尴尬道。
“父亲身为巴蜀之主,麾下百万之众,披甲十万,为儿子弄一支军队如此困难。”刘循不敢相信。
最近,刘循了解到了,自己便宜父亲麾下,披甲的士卒足有近十万。
正因为了解,这才不敢相信哪。
“无故夺将军兵,是为不仁呐。”刘璋噗嗤了半响,张了张嘴,说道。
“这啥意思。”
刘循再次傻眼,听不懂。
刘璋也挺奇怪,为什么这么浅薄的道理,刘循听不懂呢。或许,我自己以前没说过?随即,刘璋又有些愧疚。
真是枉为人父呐。
心中愧疚,于是刘璋详细的向刘循解说,什么叫做无故夺将军兵,是为不仁。
却原来兵权并不是那么好弄的,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还算好。在乱世的时候,兵权就是命根子。
君王靠军队打仗以扩大地盘,将军靠军队获得战功。
久而久之,君王就得特别信赖将军,给予将军莫大的权势。于是,就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规定。
军队是将军的家族财产,父死亡,则弟弟或是儿子继承。
无故夺取将军的兵权就是不仁,会造成将军们的不满。
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不仅仅是在刘璋这边,在整个天下都是一样的。
“军队都能世袭。”刘循这个外行再次傻眼,这怎么听起来跟天方夜谭一样啊,这老子能打仗,弟弟,儿子都能打仗?
也不怕一将无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