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信湿地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珲春市境内的敬信湿地,水域沼泽8000余公顷,亦称“图们江下游湿地”,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湿地之一。这里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辽阔湿润及多样的环境,成为众多乌类迁徙、繁衍和栖居地,每年都有成干上万的水鸟到此处繁衍生息。湿地毗邻珲春东北虎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野生动物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
每年春秋两季数十万只候鸟迁徙经留敬信湿地,据统计,该区有199种鸟类,其中有丹顶鹤等稀有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18种,雁鸭类居多。湿地同时也是野生图们江红莲、大马哈鱼、斑海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乐园。稻田周边的珲春东北虎保护区在2017年也成为了虎豹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东北虎保护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担心候乌取食水稻,农户会用爆竹、乌网,甚至毒药驱赶、捕杀候鸟。同时,因利益诱惑,村民也会在东北虎栖息山林中放置猎套和乌夹,猎捕野猪等东北虎越冬食物及珍稀鸟类。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水体、土壤污染,对湿地及东北虎栖息山林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013年,保护地友好体系经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农户林魁等人达成共识,生产保护地友好大雁米,回归传统耕作方式,放弃农药、化肥,大雁米稻田不驱赶候乌,收获时会遗留称穗作为侯乌迁徙的食物补给。大雁米的销售提高了农户收入,支持建立了由农户组成的九沙坪护鸟队,定期进行清套救助工作。同时,部分销售利润会支持大雁米生产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开展东北虎及候鸟保护工作。
所以购买这一款大雁米,不仅能享受健康安金产品,同时还能支持大雁和东北虎保护。
蒋菱很早以前就整理过一份文件上去,建议巴陵洞庭湖重要保护湿地,也可以参考这类做法,为农民增加收入。
大雁米提前一年就预订好了,然后蒋菱他们关注了“保护地友好”的微博,天天看着自家大米的生长进度。
三月份的时候,微博上发了一条视频,向大家报告好消息,大雁米春耕开始啦。春耕第一步,就是挖土。珲春的稻田人家,家家户户都有鱼塘,当地人叫“泡子”,先把鱼塘的水排干,然后从塘底挖土,这种土格外肥沃。挖完后拉回家中院子,接下来就要准备筛土,顾名思义,就是把粗颗粒排除,只留用细土,这就是给稻种准备的上好的育秧土了。
“保护地友好”这个账号非常细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还在微博上科普育秧前的大体步骤:挖土和筛土备用,盐水选种,去除坏的和瘪的,然后生石灰水泡种,往秧盘里铺筛好的土,这叫做底土,再往低土上撒种,种子上再铺一层土,这叫顶土,覆盖一层透气膜上去,然后放入大棚里育秧……
晒种之后,进行盐水选种和生石灰水泡种,就开始装秧盘了,方式是半机器半人工——装盘过程视频里的负责人没有解说,但是可以看到有3个漏斗加1个传送带,传送带上放上盘子,第1个漏斗里上次筛好的土,第2个是泡好的稻种,第3个和第1个一样还是土,最后盘子里就好比……一个汉堡包?
然后,就摆放进大棚了,再敷上一层透气膜,温室就形成了。现在,就只等一盘一盘绿油油的小苗钻出来了。再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喜欢的部分——插秧了。
漫天黑压压的都是大雁,这就是为什么这款米叫大雁米最直接的原因。2013年的时候,中科院动物所解焱老师领着团队来这里考察,走在稻田里,也是这样大雁纷飞,和鸣声声,“大雁米”名字就由此诞生了。
2015年,大雁米面市了。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微博再次更新,这次芽苗破土,初初来到世界,看起来细黄细黄的,实际上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的力量,从米而出,从土而出,直到穿透覆膜也要使劲生长,是小可爱兼小坚强了……
至此,大雁米孕育算是完成了关键一步。放在人类身上,大概就是……有胎心了?
那时候蒋菱还跟林新雁说:“每次看着它们一点点的长出来,心情真的很美妙啊,相当于你是看着到时候能吃进肚子里去的大米,一点一点长成的,养成系的快乐!”
当时林新雁还跟她翻白眼:“养成系最后是被吃掉吗?”
“哎呀,你明白我意思就好啦。”
五月初的时候,保护地友好的微博再次更新,讲述了这段时间,大雁米唯一做的一件事——喝水,再喝水。因为喝饱了才能长高高,才能离开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