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召集黄父会盟,是接下来驰骋春秋江湖的赵氏家族宗主赵鞅的首秀。_l!o*v!e*y!u?e¨d?u.._n!e.t¨黄父会盟很成功,会议达成了三个决议:
一是再次明确王子朝为叛军,各国都要勤王。
二是天子现在有困难,各国都要捐助粮食、调拨军队给天子。
三是定于明年,即公元前516年,诸侯组织联军讨伐王子朝,迎天子回王城。
赵鞅在这次会盟中所表现出来的干练、强硬,给各国卿大夫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各国卿大夫们都在看着晋国这位高级领导干部,都希望赵氏家族的这位年轻宗主能够继承和发扬赵氏家族的光荣传统和美德,晋国的卿级领导中不要再出现腐败分子。
赵鞅显然给大家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印象,不仅在处理公务上强硬干练,在个人修养上更体现出了自己的谦虚好学。
郑国执政大夫游吉后来将此次会议期间,赵鞅与他的一次私下交谈给宣传了出去。
原来,会议期间赵鞅和游吉会了面。赵鞅对游吉道:“实在抱歉,我还很年轻,年少无知,很多地方还不懂。这次奉国君之命来黄父主持诸侯盟会,关于揖让、周旋的礼节,请夫子多多指导。+k\k^x′s?w~.-o/r?g\”
游吉笑了,他对赵鞅道:“元帅,揖让、周旋只能叫礼仪,而不能叫礼节。”
赵鞅一愣,这难道还有区别?
礼仪这方面,自己可真的很外行!赵鞅立即对游吉深施一礼,道:“请夫子不吝赐教。”
游吉道:“元帅,敝国先执政大夫子产教导说,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百姓必须效法天地的规范。怎么规范呢?顺应天之明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
赵鞅忙打断问道:“夫子请讲慢一点,什么是六气,什么是五行呢?”
游吉捋了捋胡须,微微含笑道:“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
赵鞅再次打断游吉的话,问道:“夫子,那什么是五味五色五声呢?”
游吉喝了口茶,耐心解释道:“在味道上就是酸、咸、辛、苦、甘这五味,在颜色上就是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在声音上就是宫、商、角、徵、羽这五音。”
“五味五色五音不能过,过了便要乱,百姓就会失去其本性,因此就需要制订礼法来规范。-精?武_晓?税¨网· ·耕¢辛^嶵+全\”
赵鞅听得很认真,他是一位好学上进的年轻人,此时尽管身份高贵,但能有机会听取此时郑国最有才学的游吉讲课,那是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赵鞅问:“请夫子赐教,这需要哪些礼法呢?”
游吉道:“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
赵鞅急了,游吉所说的,他基本上是闻所未闻。于是,赵鞅向游吉深施一礼,谦恭道:“夫子见笑了,我太愚笨,一时难以领会,请夫子讲详细一点。”
游吉耐心解释道:“六畜就是指马、牛、羊、鸡、犬、豕。五牲指麋、鹿、纴、狼、兔。三牺指祭天、祭地、祭祖。”
“九文,是指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六采是指青与白、赤与黑、玄与黄相杂。五章就是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九歌,指九种功德应该以歌颂之。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引导人们向善向好。”
“八风,指的是东北炎风、东方滔风、东南熏风、南方巨风、西南凄风、西方飂风、西北厉风、北方寒风,讲的是各个方向的风。”
“七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这七种声音。六律指的是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
见赵鞅还在咀嚼自己所说的话,游吉非常感慨,他相信晋国的这位新任下军佐,以后必然是一位贤德之人。
游吉继续解释礼法:“然后,需要依据大地的本性,依五行而制订礼法。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为政事、庸力、行务,以从四时;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