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韬的父亲是个贩豆油的,早年因为贩假豆油入过大牢,之后改行,但暗地里还在研究,死前给他留了一本书,书里面记载了动物毛发制豆油的方法。
费韬试了之后发现那豆油除了成本低,质量很差。
不过他没有放弃父亲的“伟大事业”,在原料上做起了其他尝试。
当用人的头发做尝试后,他惊喜地发现豆油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味道,胜过他所知道的所有豆油!
兴奋之余他想要干一票大的,于是变卖家产不远千里到了京师,豆香居随之建立,然后很快就名满京师!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生意做不动了,因为量起来后原材料成为了最大问题。
要知道他最初的头发都是从兵部那里买髡刑犯人的头发,但是兵部半年才处理一次,显然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他也曾想过花钱去买头发,但是他一个豆油坊的老板买那么多头发必然会引起他人怀疑。
在利益的驱使下,他盯上了死尸。
他花钱雇人偷盗尸体,然后收集头发。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一次盗尸过程中被汪循抓到了,人赃并获!
他本以为自己完蛋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汪循竟然提出了要跟他合作!
于是,官商勾结的情节出现了。
有汪循的帮忙,他变得更加大胆,收买篦头师傅替他掉包,然后让汪循去搞定兵部那边处理头发的人。
在百姓都给死尸剃发后,在汪循的帮助下他又开始把目标瞄向流民。
明朝连年战乱,京师最多的不是老鼠,而是流民。
第一次他们只抓了五个人,然后很快就发现根本就没人在乎流民。
别说官府了,就连流民都不关心流民!
对流民而言,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谁还有心思去管别人的死活。
“那平丘呢?”
庞宪说到这的时候,刘协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这个故事不论真假,但好像漏掉了很关键的“化尸水”。
“那也是他们接着面临的问题,他们一开始只是抓流民并没有想杀,青丝长得快,就当那些流民是地里的韭菜,割了一波又有一波。”
刘协认同地点头,之前他也曾疑惑为什么费韬他们非得杀人,毕竟流民吃不饱饭,给口吃的养着就行了。
“但是有一天,有流民跑了,而且跑到了顺天府衙!要不是那天正好是汪循值班,他们就全都完蛋了!也就是那天之后,他们为了万无一失,开始了杀人。”
庞宪接着说道。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