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文武百官和勋贵皇亲们眼里,不亚于抽他们的血、吃他们肉。
因为国库空虚,就得跟他们抢饭吃,加大力度在大梁国百姓身上抽血。
更让他们无法容忍的,是上报的军功当中,连一把弯刀、一匹战马的战利品都没有。
战利品也可以算作杀敌数军功,但不用额外翻倍。
像一匹战马,可算一个杀敌数,只需给六两银子出去就行。
而一匹犬戎族战马,饲养和训练难度高,成本极大,哪怕是在犬戎族,都能换到数个女奴。
而在大梁国,一匹价值能达一百多两银子。
哪怕是驮用马,价格也在十两银子以上。
镇北王府什么战利品都不上缴,简直过分到了离谱的程度。
镇北王府本就露出反心,没人敢站在镇北王府那一边。
镇北王府又狮子大开口,不上缴任何战利品,却想要偌大的军功奖励。
满朝文武,态度自然一致。
分歧在于打压的力度。
有的觉得应该招镇北王、秦峰和一批北河巡卫军的将领来皇城受封,直接把他们囚禁起来。
若是不来,索性强势出兵镇压。
有的认为可以用各种名义,让镇北王把私吞掉了的战利品,全部上缴,敲打敲打镇北王。
有的则认为毕竟是大捷,这时候打压镇北王府影响不好。建议以柔化刚,答应所有的军功封赏,但一层层拖着卡着。
各种提议五花八门,总体则可分为三类,强势打压、小惩大诫、大事化小。
从头到尾,梁康帝都是一言不发,阴着张脸,看着满朝文武在那吵得不可开交。
一直到正午,老太监宣布退朝,隔日再议。
乘着龙辇,来到悟道殿。
梁康帝进入到密室当中,在书桌上坐下。
老太监在一旁磨墨。
梁康帝稍稍回忆了一番之后,在白纸上写了十二个名字。
打头五个,在名字旁打了个勾。
另外七个,则圈了起来。
老太监微微点头。
也只有他知道,梁康帝早在数日前,就已经收到北疆那边的详细消息。
一切都和梁康帝推断的一样,秦峰率领一万北河巡卫军,两千王府护卫,在超凡境强者的辅助下,大获全胜。
也和梁康帝推断的一样,秦峰没有上缴战利品换取军功,只要其它的军功奖励。
不同之处,只在于胜得太过于彻底,导致军功高到梁康帝都有些所料不及。
他也没料到,镇北王运筹帷幄,能够短时间内,便把六十万犬戎族大军击败,并全部留在北疆。
当然,他更不知道的,是这一战堪称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般的作战计划,都不是出自于镇北王的运筹帷幄,而是秦峰这个莽夫的手笔。
梁康帝当初看到剿匪战报,秦峰和北河巡卫军不上缴战利品的时候,还觉得秦峰有点小家子气,一点蝇头小利都不放过。
现在,没这么想了。
他有种被镇北王算计了的感觉。
他以为,这是镇北王早就筹划好了的,坑他银子的计划。
和镇北王猜测的一样,在以为秦峰这个没有武道根骨的人,不可能拥有宗师实力的情况下,梁康帝都没怎么放在眼里。
在梁康帝的眼中,潜伏的势力,虽然幕后掌控者的头脑才智只能算还行,但掌握的势力却极为庞大,始终是他头号心腹大患。
至于镇北王加秦峰的组合,只能算是第二个对手。
看在镇北王主动配合引诱这个势力露头的份上,梁康帝并不打算卡这笔有些超出他预期的巨额军功封赏。
就当给私库攒点银子。
他以前,发现私库银子不够用时,刻意提拔了一批贪官起来。
缺了银子就宰一个,只要抄家的官员听话,银子都能流进他的私库。
改天把镇北王给宰了,抄了镇北王府,所得的银子全部收入私库,甚至都能让他暗中组建船队出海去寻找延寿珍丹和方法。
一整个朝会,他都在认真倾听满朝文武的长篇大论,研究他们的语气神态。
却不是在考虑他们建议的得失利害。
而是在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立场态度,来判断哪些是潜伏势力安排的人。
朝廷全力打压镇北王府,才能让潜伏的势力,更容易逼迫镇北王府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