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儿和黄公善分别写了手书,由林承宇与韩立连同唐天子李志成的金令一同带往镇南侯长孙羽沐处。
“韩小友与黄前辈皆非修士,为何能异于常人。”
“林仙师可曾听过武者?”
“恕在下见识尚浅,之今日方才听黄前辈提起,还敢问小友这武者与修士是何区别?”
“修士修行,靠的是天地灵气,也有旁门左道使用邪气。但这些气对于整个人间来说皆过于淡泊,这也是凡界修炼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僧多粥少,自然便有人塔上另一种修行之路,那便是武者!”
“哦?那武者修行靠啥?还请小友不吝赐教。”
“也是靠气,不过不是靠吸食天地之气,而是将自身肉体凡胎中的血脉精气捶打为真气!”
“原来如此,还请小友细说武者一途。”
“武者不依靠天地灵气,全靠锤炼自身气血,所以世人皆可学,只是过程之痛苦与修士中最不受待见的炼体一途也不相上下。”
“既然世人皆可学,那为何现如今武者一途如此凋敝?仅是因为痛苦就让世人望而却步?还是因为杀伐之力不如修士?或是门槛低上限也低,极容易走到尽头?”
“非也,非也!恰恰相反,武者入门与修士一般无二,皆是开经辟穴。锻出一道真气杀力就与凝气修士相当,两道比肩筑基,三道堪比脱凡,四道犹如入道,而大唐基业的开创者,便是一位四道真气的武者!至于再往上的风景,我也未曾见过。”
“那为何现世人皆不愿走武者之路,甚至连知道的也不多?”
“唉,原因无它,乃是因为寿元也。武者一途虽能强身健体,但因不借天地之气,所以对寿元的提升,与修士境界提升带来的增寿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天纵神武的开国高祖皇帝,四道真气,也不过活了两百岁,与杀力同等的入道修士相比——唉——只能说是短命鬼。”
“那为何小友与黄老前辈却舍修真而习武者?”
“虽然修真之路,达凝气既有两百寿元,若能筑基更是可活五百岁,但凡界修炼资源稀薄,且不说筛选根骨淘汰的,就是入了山门的,能筑基的也是千里挑一。与其向那些压榨凡界天地灵气的山上宗门卑躬屈膝的求修炼资源,不如乘短暂年华活得精彩。”
“小友和黄老前辈的气度令人钦佩,看来是皇家后代不够勤勉,武道荒废,才导致朝堂被山上仙家所把持。”
“哎,高祖帝一世英雄,虽下令后世代代习武,可其后代拥有一国之君的权势后,有几个不想多活些年岁呢?长此以往,难免有人不能保持本心,到当今天子即位之时,一切已是为时已晚。”
“韩小友看得如此透彻,又身怀绝技,为何不早些不像你师兄那般入朝堂匡扶社稷?”
“武者稀少,势单力薄,没出高祖帝那种绝世强者前难以与周围山上仙家门派相抗衡。更重要的还是寿元问题,纵使力压强敌,活不过人家总会入高祖帝建立的大唐基业这般被人抓到可趁之机。所以我和师父毕生之追求便是药武兼修,让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强身健体和药理调养活得更久。”
“原来如此,希望小友与黄老前辈早日得偿所愿。”
没有李婉儿这个显眼的目标在身边,弃大路而走小路更显可疑,于是二人打算如平常人一样大摇大摆的走管道去往南境。
二人出大山后顺着官道来到了一座名为坞盱的小城。
守城的士卒正拿着李婉儿的画像对进出城之人严加排查。
“林仙师可有大堂的身份文牒,或是挂名在某一山门的玉普金牒。”
“二者皆无,小友若是不嫌,喊我一声林大哥,我唤你韩兄弟,也免他人知我散修身份。”
“林大哥,你无身份名牒,怕是只有等到夜晚偷渡入城才较为稳妥。”
“韩兄弟你且独自进城,弄些吃食再买两匹快马带出来,我们连夜赶路就是。”
“如此也好,这点俗世银两林大哥且拿着在这城外茶棚喝茶,我半个时辰便回。”
[如此也好,来这凡界几日,除了那夜在皇都的匆匆出逃,还未来得及了结这个世界。]
[看着这些平民的衣着打扮,还真有些类似于史料中那个盛唐。而此处灵气等同于无,若是直接穿越至此,怎敢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修真的世界?]
“小儿上酒!”
两个带着细长包袱,身着坎肩的大汉落座茶棚,其中一个虬髯大胡,另一人则是一刀疤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