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言而总之,这是一件造福繁花镇及周边镇村民的事。毋庸置疑!
村长听完林司曜简要的几句解释,朝他肯定地点点头。
林司曜不以为然,横竖积蓄的银两,在这个僻远的小村落足够他几辈子花不完,倒不如提出一部分来做点惠及自己子孙的实事。
说他想借此积点善德也好,为子孙谋点福缘也罢。总之,他不想因他沾满血腥的双手,累及子孙后代遭些无辜报应。
这个意愿,随着水潋的肚子越来越大而愈加强烈。归根结底,他承认,现在的他也会害怕。怕眼前温馨、美好的一切,因他曾经的行当、踏血的历程而毁灭殆尽。
“好样的!好样的!。”村长王更发除了点头就是好不吝啬的赞赏。
在繁花镇办学堂,且还是免费的,这广告要是打出去,谁还有话说?谁还不信服?
莫说免费,即便是缴纳束修的私垫,这镇上也办不起来。一来没有哪家愿意出资请夫子,二来,缴纳的束修远远不够私垫长久的经营开支。
久而久之,镇上再无人提及开办私熟一事了。
若是家里头有几个铜子的,就送孩子去城里的学堂学上一年两年的,认几个大字,也算是了不得的事了。
没条件的,自然是大小就带着弟妹在山野田垄间撒野玩耍,待大些,就随着爹娘下地干活了。
这下,要是顺利,来年就能开启这繁花学堂。繁花镇上大大小小的住户,该多么兴奋激动呀。
不管哪家,总会有适龄的孩子需要进学堂识字吧。
况且,阿耀刚才怎么说来着?请个夫子,教教孩子们识字、念诗,也教教他们礼义廉耻。
听听,多么妥善的打算,多么宏伟的目标!
王更发更加相信,小小的繁花镇,必定在不久的将来,扬名大惠国。
王更发走在回家的村道上,满脑子依然是刚才林司曜与他透露的讯息,办所繁花学堂。所有的开销,都由林司曜全权负责,作为村长,他只要请到一名德才兼备的夫子,以及备妥所需教学物什即可。
这还不简单?!只要是花钱能办到的事,对他面言,压根算不上什么事。
只是,话又说回来,那林司曜哪来那么多银两?
村长边走边捋着他那撇蹙脚却独特的山羊胡,蹙眉思付。
百思不得其解后,索性归结为他们的家族因素。
没错,想林司曜与苏水潋夫妇两人,自从落足繁花镇,有见他们为缺银少两犯过愁吗?没有!
虽说一个身手非凡,一个绣工了得。但凭他俩举手投足间彰显的身份,两人也必定出自高门大户。说不定,是小俩口与家里闹了别扭私奔至此的。
不是说,前阵子,林家门口来过两辆四头大马拉的豪华马车吗?对呀!肯定是他们家里找来,并出银两资助他们小俩口了。
这高门大户的,一出手说不定就是上百两!啧啧!
王更发越想越对头,最后竟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自己跑马式的猜想,也给林司曜主动要在繁花镇办学堂的资金来源找了个最合适不过的理由。
91:招摇过市的待产礼
苏水潋对于林司曜想将老宅推倒重建成学堂的提议自是没有任何意见。
在确定了新宅的布局规划后,索性窝在书房,画了副老宅改建学堂后的草图,且在两宅之间安了道圆弧花拱门,日后方便孩子们进出学堂。
原本有些无聊的安胎日子,随着新宅开建,老宅规划的介入,苏水潋也连带着忙碌了不少。当然,此忙碌非彼忙碌。她无非就想些新颖的布置风格出来,让那一干泥匠木工忙碌罢了。
直至又是一年的八月半,秋高气爽。
挺着身子的苏水潋没法随同一大早就出门前往繁洛城赶大集的田大宝与司徒耘,采买中秋团圆要准备的吃食物品。
早上起来后,悠闲地喝了一碗鸡汁粥,啃了一只枣泥馅儿的馒头,随后在院子里散了一圈步,就窝回了书房,靠坐在大椅上,给肚里的宝宝们读起大惠国流行的诗词歌赋。
林司曜一早上去了趟正在建造中的新宅,未到晌午就回来了。
想着晚上还有一顿由司徒耘亲自操刀下厨的团圆大餐。故而,中午,他只煮了两碗青菜鲜虾面,又给苏水潋蒸了个水鸡蛋,凉拌了一碟醋溜黄瓜。
吃完后,收拾完厨房琐事的林司擢正要陪着苏水潋去卧房小憩,院门就被敲响了。
“阿曜,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