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345章 狂热粉丝

第345章 狂热粉丝

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和朱琳并肩走过一条条街道、胡同,江弦忍不住感叹。

“唉,真快,都1983了。”

在历史的进程里,总有一些年份特别特殊,就像一块又大又沉的石头,“扑通”一声掉进平静的水面,溅起好多水花。

1983年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年份。

这和改开的进程也有关系。

众所周知,改开是先农村,后城市,到了今年,重心已经偏向于城镇。

今年京城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已经和商业局签了合同: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在江弦这个“旁观者”观察中,这着实是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年份。

农民、小市民、工人、知识分子,乃至上层领导,都像一罐闷久了的苍蝇,好容易看见一丝光亮,既蠢蠢欲动又担惊受怕。

比如王硕,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凑去下海经商,可惜现在还不是那个年代,私企在80年代都比较苦逼,要到90年代才能开始发力并迅速发展。

所以江弦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折腾啥啊?

这年头国内政策一会松、一会紧、一会软、一会硬,浪花一阵接着一阵,毫无逼数。

想暴富,就一个秘诀:倒。

奈何江弦只想做个良民。兜里这点稿费,只要不闹腾着去创业,还怕不够荣华富贵?

或者去国外碰碰机会也行。

今年江弦一直有个心思,就是再去国外转转。

但是朱琳这会又怀着孩子,江弦可不想这个时候从家里出去。

年前,江弦又收到好几封信。

他比较关注的是其中三封。

一封来自云南,是谢晋寄来的,告诉他《高山下的花环》已顺利杀青。

一封是来自西安,《延河》编辑部的,信里给他讲了《最后一个匈奴》现在在陕西有多火爆,读者们是如何如何喜欢这部小说,又是如何如何期待这部小说的下半卷问世。

最后一封是国外寄来的。

字写得古朴苍劲,全是繁体。

“江弦先生:

冒昧来信,请您见谅,首先容许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聂华苓,现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名驻校作家,你或许已经听王濛先生说起过我,说起过我和丈夫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

我一直在挑选今年的“国际写作计划”国内计划人选,邀请中国作家二人,漂泊海外,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多,只好麻烦国内的一些老朋友为我举荐。

非常有趣,他们很多人都向我推荐了你。

老实讲,我对你的名字非常陌生。

但是得知你的小说在国内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以后非常惊讶。

如此年轻的一位作者,竟然在长篇小说领域得到文学界的认可,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在听说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认识一下你这名青年俊彦。

在此,诚邀您来到爱荷华做客,加入“国际写作计划”。

匆此,请代向您的家人致意,祝您全家安康快乐,并颂文祺!

聂华苓。”

毫无疑问,聂华苓的来信是让江弦最措手不及的一封。

“国际写作计划”对任何一名国内的作家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这不仅是一个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出国的机会。

作家也是人,有一个公费出去玩的机会,谁能不心动?

偏偏这个机会给了江弦。

他现在,完全不想离开家里。

只想守着朱琳,等待他家的小小陛下呱呱落地。

晚上和朱琳谈起这件事情,朱琳眼前一亮。

“挺好的啊,这可是去美国的好机会,多难得啊,记得我上学那会,一个宿舍的那姑娘,费了好大力气才考去了美国来着,现在在那边可好了。”

“得了,估摸着这会在那要么是刷盘子,要么是冲厕所,要么就是当保姆,最不济,有可能已经从事了色情服务行业。”

“去你的,你不盼着人家好。”

“事实罢了,在那边儿过得可没那么容易,你给人家说话,说不定人家现在看着你说法都成了:你们中国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