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k?a_n.s.h¢u*w-u/.-c?o′m!总之洛特·杜根是个好人,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家,最起码他看人很准。
所以他的离去我觉得还是应该纪念一番的。正好,陶轩之正好在问我最近几年在做些什么,不如这样.—
安排一场报告会吧。就在百年报告厅举办,报告会的题目就叫纪念洛特·杜根与从模态公理体系到元数学层面的价值动力学。」
「元数学?」郑希文问了句。
「嗯,其实是我刚才突然想到的新名词。之前不是热炒过元宇宙嘛,就是基于虚拟技术的那个,所以我的元数学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等式或者不等式两边的本体非交换层必然发生拓扑扭结。这样就能触发差异相变协议。
不用怀疑自己。你肯定是听不懂的。但你也不用妄自菲薄。现在就是让陶轩之代替你坐在这里,光听这几个名词他同样听不懂。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套讲述价值本身如何学习价值的数学框架。我觉得这大概是继微积分、概率论跟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之后,数学对动态意义的首次系统性征服。」
虽然乔喻的话让郑希文很难评价,但那句让陶轩之坐在他这里也听不懂,还是让他感觉挺暖心的。
他何德何能啊,现在都能跟菲尔兹奖获得者放在一起比较了。
当然这些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按部就班的问道:「时间定在什么时候?」
「就定在杜根教授头七那天吧。嗯,你让他们准备好场地就行,具体的邀请哪些人我让七月处理。
这次是正经儿的数学报告会,别搞什么大宣传。也别搞什么直播了。播出去也没人听得懂。没什么意思。」
乔喻又交代了句。
至于他口中的七月,郑希文当然知道就是基于乔喻所说的数学理论构建出有着实验性质的一款虚拟智能体。
事实上乔喻让七月帮忙处理各种事情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包括乔喻的邮箱跟诸多社交软件其实目前都是七月进行管理的。
这大概也是陶轩之认为很多时候乔喻要么不回信,偶尔回信的内容也牛头不对马嘴的原因。
事实上就连郑希文都觉得七月是一个很抽象的存在。甚至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其实好像没有现在的人工智能好用。
比如郑希文第一次被要求帮着测试七月的时候,也就是随便问七月几个问题。
因为是突然被乔喻要求帮着提问,一时间郑希文是真不知道问什么好,于是干脆应付式的问了个用来逗小朋友的「1+1等于几?」
结果七月的回答是,1+1可以等于任何数,理由是数学本就是一门基于人类自行定义的学科。
所以理论上1+1想等于多少取决于老郑同志的野心跟胆子有多大。
这个说法,当时就把郑希文给震撼到了。
他不知道七月是基于怎样的逻辑给出了这么个离谱的答案。不过那个时候起,他就觉得七月这玩意儿太抽象了。
他根本不敢想象,让这么个东西去管理月球基地。
当然七月的抽象行为远不止于此。
之后还有很多测试,有时候七月给出的回答还算靠谱,有时候是真让郑希文一言难尽比如最近一次,他是真把七月当成一个成熟的人工智能来看了,直接向七月提问:「在现有的安保体系基础上,如何通过优化技术手段或人员配置或管理流程,来提高乔喻周围安保措施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
然后七月给他解释了一大堆的新概念,什么模态余波警报、什么拓扑不等价价值导向·—
最后给出了的结论是,只要杜绝有智慧体对乔喻产生敌意,以及规范化的日常隐患排查,就能将危险度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
看吧,好有道理的废话。
有道理在于只要没人对乔喻有敌意,的确能杜绝很多可能发生的危险。
但怎么做到这一点,七月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还一本正经的给出理由,在它看来贸然分析这个问题有进小黑屋的风险真的,郑希文拿这个问题随便去问现在任何一款人工智能产品,都能洋洋洒洒给他一大堆的建议。
很多都能直接当论文发表了,唯独七月给出的回答,是最不靠谱的。
所以郑希文一直对乔喻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七月去管理深感忧虑。
但乔喻给出的解释也很强大。
「你可以把七月当成一个人来看,它现在还处于幼儿时期,所以我们要容许它犯错误。
而且它的学习方式跟其他人工智能很不一样。比如它没有调参的设置,而且具备理解能力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