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西大想要登月反而不可能是一个道理。
至于五年内重启··
别开玩笑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年根本不足以让这些公司走出当时的困境,只会越来越难。
毕竟华夏掌握了标准。
事实也证明了陶轩之的猜测。^求′书?帮· .无¨错?内·容,当时被封存的项目不但一个都没重启,这些高科技公司这些年更是每年都在各种花式裁员。
没办法,业务收缩周期就是这样的。陶轩之也没法垢病什么。
毕竟微软、谷歌这样的企业其本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盈利。
之前针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布局,都是为了未来能盈利做准备的。
但到了公司存续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去考虑未来会怎么样。
而且不管如何微软、谷歌起码还活着。不像英特尔、英伟达、ibm这些企业都已经破产重组。
但每每只要想起来,都还觉得很可惜。
毕竟不管是lean项目,又或者其他基础研究项目,当年都是投入了极多资金的。
现在就这么被封存了,想想都觉得浪费。
不过此时听到彼得·舒尔茨的说法,陶轩之突然感觉舒服了许多。
虽然lean项目已经被砍掉了,但之前的研究成果能用在新的通用人工智能身上也挺好的。
反正只要这些基础性研究能不浪费就好了。至于是谁用了,陶轩之是真无所谓。
于是陶轩之很中肯的评价了句:「从今天的演示来看,七月应该要比lean强大太多了。」
「两者的定位不一样。iean只是一个定理证明器,其定位是用于形式化数学证明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但七月是通用人工智能。七月自然要比lean强大很多。而且你注意到七月的语言能力没有?
哪怕是在报告会这种相对严肃的场合,它的用词依然很随意,非常贴近口语化。
这是我在其他任何人工智能产品上不曾见到过的。我甚至能从它的口吻中听出一种,
嗯,怎么说呢,松弛感。」
「松弛感?」陶轩之皱了皱眉头,他没太懂彼得·舒尔茨到底想表达什么。
不过仔细回想了片刻,好像的确有这种感觉。
总之七月给他的感觉并没有一般人工智能那种伪严谨的感觉。
「对,就是松弛感。你不觉得人工智能给人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好像他在刻意模仿乔喻一样。那个家伙身上也有这种感觉。」
彼得·舒尔茨耸了耸肩,说道。
陶轩之瞬间反应过来了。
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七月的确产生了意识?人工智能的意识?机器意识?」
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严肃的答道:「我不知道。我连刚刚乔喻介绍的那些元数学基本概念都没完全吃透。所以我判断不出来。
这只是一种感觉。如果要严谨的证明,起码得先弄明白那套元数学体系,天知道这需要多少时间。当然我觉得就算完全理解了元数学,想要考证这个问题也很难。」
陶轩之沉默。
好吧,他也没完全理解那些概念。
比如价值流行的伦理框架所包含的非绝对性、可纠错性、意识约束原理,
用价值扩散方程的最大值原理来保证行为有界,同时利用主纤维丛跟模态群构造校正思维路径·—
乔喻讲述的时候用的是理所当然的语气,但当深思的时候瞬间决策然后进行价值判定是否具备意识形态,很难单纯从数学上进行考量。
所以这一点他很认同彼得·舒尔茨的判断。
就算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元数学的基本框架,但让他们去思考机器是否具备了数学赋予的意识,依然是很艰难的过程。
这一点上陶轩之觉得乔喻也用了取巧的办法。直接在数学上给意识下了一个定义。
按照乔喻给的定义,如果机器具备了连续变化的情境中瞬间寻找伦理最优解的动态能力,就可以被认定为具备了意识,
当然这个意识跟人类的意识是否存在区别,陶轩之突然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无法证明了。
于是再开口时,陶轩之直接换了话题。
「你什么时候回波恩?回去之前打算跟乔教授见上一面吗?我觉得面对面的聊聊,大概能帮助我们了解七月的情况。」
彼得·舒尔茨点了点头,答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还没订返程机票。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跟他讨论一番。如果能够说服乔教授让我们也能试用七月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