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重信任。
老朱之所以提拔杨宪进入中书省,后面直接让他做左相,本意只是想在中书省安插进一颗钉子,避免中书省沦为淮西勋贵的大本营。
结果不成想,着杨宪就如那田蚡一样,成为左相之后直接就飘飘然了,贪腐受贿卖官鬻爵培植党羽,还妄自尊大把矛头对准了李善长,他以为他是个什么东西?
自己养的一条狗,本来很听话,结果稍微给了他一些权势,这条狗就变成了疯狗,连自己没给他的东西都敢抢!
杨宪如此,那以后的丞相是不是也会如此?
朱元璋可不想他以后一辈子的精力,全都放在跟这些丞相争斗上面!
“李祺,可如你所说,那岂不是所有政务全部都会落到皇帝一人身上?”
太子爷朱标提出了质疑,原本丞相的存在,就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结果你现在这么一搞,那皇帝以后不是忙成狗累成狗?
李祺却是笑道:“这就是新机构的意义所在了,这些官员享有议政权,他们可以就朝政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决策权却紧紧掌握在皇帝陛下手中,所以做出决策之人只会是皇帝陛下!”
“此外寻常政务也可交给太子处理,以此培养储君的治政能力,虽然确实要忙一些,但是可以加强皇权,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朱标听后脸色微变,这样一来,太子肩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啊!
至于皇帝,那纯粹就成了牲口!
可朱元璋却是大笑不止,对李祺这计策十分看好。
“皇帝太子累一点也没关系。”
“天下臣民尽皆一肩挑之,本就当夙兴夜寐,勤政爱民!”
“李祺,你此计甚妙,不知这新机构当如何安排?”
听到这话,李祺朗声道:“改中书省为内阁,遴选重臣成为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皇帝陛下处理朝政!”
“行政权权分六部,六部职权提升,与内阁平起平坐,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如此,大明方可长治久安!”
朱元璋背着手喃喃自语。
“内阁?”
“权分六部?”
“李祺,你有大才!”
乾清宫大殿。
朱元璋听完朱标所说后,惊得豁然起身,目光炽热地看着李祺。
“决策权!”
“行政权!”
“议政权!”
“李祺,你再说的仔细一些!”
听到这话,李祺幽怨地瞪了彪哥一眼。
他原本就是口嗨一下,结果没成想朱标听后,直接强行拉着他来面见老朱,现在是进退两难了。
李祺的目标,在于粉碎相权,不给胡惟庸这个狗东西作死的机会,自然也就不会在日后牵连到李善长了。
既然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李祺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你胡惟庸还想争夺什么相位?
呵呵,对不起,以后大明王朝都没有丞相了!
“陛下,殿下,道理很简单,就是粉碎相权!”
“代表臣权的相权,和代表皇帝的君权,二者本来就是互相制衡、互相配合的。”
“比如汉武帝早年时间,窦太后家的外戚们长期把持朝政,汉武帝想要亲政,迫不得已选用自家亲戚担任丞相,以对抗窦太后的外戚势力,比如那赫赫有名的田蚡,就是武帝的舅舅。”
“在田蚡的辅佐下,汉武帝逐渐肃清了朝堂之上的窦氏外戚,等到窦太后逝世,汉武帝就提拔田蚡担任丞相,正式开始亲政,但是不久后田蚡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又是万人之上的丞相,变得愈发嚣张,他利用下辖的十三曹,卖官鬻爵,甚至还代替皇帝行使封赏之权,这就是僭越君权了。”
“随即就是汉武帝与丞相田蚡的明争暗斗,最后田蚡病死,汉武帝对相权极力压制,每隔一段就会换一个丞相,善终者少矣,十三个丞相,有十一个死于非命。”
“这就是最典型的相权与君权争斗!”
李祺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汉武帝跟他舅舅田蚡相爱相杀的故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田蚡是因为汉武帝有意提拔才能够继任丞相,可是这厮在继任丞相之后却嚣张跋扈僭越君权,以致于与汉武帝爆发争斗。
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他可是很少听到人提及。
就算那些个大儒名士,也决计不会告诉他朱元璋这些东西。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