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默默估算了一下。
仅以制造成本来说,这其中至少有将近五到六倍的利润。 “或许我也可以——” 相当丰厚的利润,让苏武的某些念头蠢蠢欲动。 反正官方又没有明令禁止。 偷偷造一批设备和官方竞争,想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这终究只是一个插曲。 竞争的想法,在苏武心中存在了几秒,便被他抛到了脑后。 不说现在避难所的生产日程,已经被安排的满满。 单单就是正在生产的辐射检测器,论起利润也并不比卖设备逊色多少。 实在没有必要再挤出一点宝贵的生产力,用来做这种既没有好处,又分散精力的事情。 关掉防辐射涂料配方的文档。 苏武转而打开制造中心的监控。 在那里。 数控机床和3d打印机,正在一如既往的不断稳定生产辐射检测器。 而以两台工程机器人为主,苏武特意预留的一小部分生产力。 则早已没有再制作弹药,而是在打造各种特殊的金属组件。 “还差一两个小时。” 计算了一下金属组件的数量。 苏武没有急躁,耐心的继续等待。 在过去20多个小时里。 他没有去量产适用范围和改装潜力都极大的固态电池和快递级无人机。 也没有为到处都缺乏劳动力的避难所,增加一批新的工作设备。 主要就是为了腾出余力。 尽可能早一点的打造出这批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金属组件。 一个多小时后。 所有的预设组件被打造完毕。 两台工程机器人,又一刻不停的开始将其组装焊接起来。 很快,一台高约2.6米,拥有类人型的四肢,中间的躯干由一个半球形的驾驶舱组成的微型机甲。 出现在了制造中心的制造台上。 从外型上看。 它有点像是阿凡达中出现过的机甲,移动扩增平台装甲。但整体的体型尺寸,缩小了许多。 并且驾驶舱的前半部分,不再是由透明玻璃组成。 而是被厚重的金属全面覆盖,充满了令人安心的坚固质感。 怀揣着略微的激动和期待,苏武迈步进入制造中心。 近距离观看下。 这台刚刚组建出来的微型机甲,体型显得更加袖珍,甚至都没有比苏武的个头高出太多。 这不是工程机器人不能造出更大型号的机甲出来。 而是苏武特意设计的结果。 在地表上。 即将到来的辐射风暴,虽然为苏武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但紧随风暴之后,随时可能爆发的辐射灾难。却又始终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高悬在苏武的头顶,让他惴惴不安。 按照最坏的情况预计,苏武的避难所未必没有被辐射灾难渗透和破坏的可能。 一旦到了那种程度。 说不准,苏武就必须做好放弃一切,紧急逃离的准备。 而想要在避难所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逃离出去。 单单靠苏武自己那几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身体,肯定不可能成功。 他需要一款能够贴身穿戴,大幅度增强机动和生存能力的机械设备,来作为逃离的协助工具。 按照最初的设想。 想要满足这种需要,应该从外骨骼装甲和动力装甲方面入手。 但外骨骼装甲轻便归轻便,可是它的防御力,还有能够携带的武器数量和维生能力,都相当有限。只适合短暂的应急,不适合长期穿行于野外,应付各种极端情况。 动力装甲相对好一些,但好的也有限。 并且它的穿戴过程有些麻烦,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装备到身上。如果在野外缺乏辅助穿戴设备的话,还会更加的麻烦。 而在都不满意的前提下。 最后,机甲进入了苏武的视野。 一般意义上的机甲,固然因为体型过于庞大臃肿,不符合苏武的最基本要求。 但在现实中。 也没有谁规定,造机甲就必须非得造的那么巨大。 而一旦把它的体型缩水到极致。 苏武就忽然发现,微型版的机甲反而是最合适的选择。 它拥有独立的驾驶舱,只要打开舱门,苏武几秒钟内就能迅速进入进去。 同时因为有驾驶舱和座椅的存在,在舒适性上要远远超过动力装甲。 即使驾驶微型机甲长期在野外穿行,也不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