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光是自己来的,还顺路把家里那几个捣鼓重金属小药丸的“大?秦”化学家也一起带了过来。
开工前,姜珂特地叮嘱那几名方术士:“你们几个要是再敢趁人不注意偷偷往锅里加朱砂,我就把你们都鲨了。”
几人连连摇头,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天工开物》中写道?,制取白糖的第一步便是制取红糖,这一步很简单,不需要技术含量,即使没有大?型工坊,自己在家也能制作。
姜珂怕失败,先?试验了一下,大?概步骤就是用石碾将柘榨成柘桨,再用棉布过滤掉柘桨中的杂质渣滓,过滤好的柘桨倒入铁镬中,大?火煮沸,沸腾的柘桨上?层会产生很多细小的气?泡,这些微小的气?泡会作为载体粘附浆液里的废弃杂质,可以?采用捞取浮渣的方式去除杂质。
继续不断搅拌,小火打沙,柘桨一点点变得浓稠,颜色也越发深厚起来,最后转变为深褐色,这个过程中,火不能太大?,否则红糖就会有焦苦味道?,但也不能太小,那样红糖无法出沙。
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屋子里都飘散着?一股浓重的甜香味,这股味道?极为霸道?,大?家的反应就像饿了三天的流浪汉,突然走到一间刚出炉蛋糕的甜品屋面前,都在不停地吸着?鼻子,贪婪地闻着?这股甜香气?息,不想让气?味扩散到空气?中,白白浪费掉。
“好香啊。”“好甜啊。”之?类的感叹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就连姜珂,都没忍住,趁人不注意用衣袂挡住脸,偷吃小蛋糕。
眼?看糖熬得差不多了,姜珂蘸取一些汁液放到冷水里,汁液在水中凝固住了,于是她将这些红糖倒入容器里,自然冷却,达到“凝结如?石,破之?如?沙”这个地步,红糖就算成了。
有人用刀将熬好的红糖切成小块,给在场众人每人分了一块。
众人先?是捏在手里仔细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嘴中品尝,这糖进入口中,只需要舌尖轻轻一捻便在嘴里化开了,第一反应就是,好甜啊,经过浓缩凝固的红糖纯度很高?,红到发黑,比外面卖得饴糖要甜上?很多,但若是仔细品味,还能感受到一股独特的焦香风味。
他们从未想过,这普普通通的柘居然能制作出如?此?香甜美?味的糖,当即,看姜珂的眼?神更加热切了。
制作出红糖,接下来就该是提炼白糖了,《天工开物》中的制白糖方式是黄泥水淋糖法,容器底部铺上?稻草,再放上?黑砂糖,之?后用黄泥水淋糖制取,姜珂用现代的思?维猜测,这个方法可能是用得化学吸附原理。
看起来是挺简单的,但是姜珂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不仅颜色一点没变,还弄得怪脏的,她不死心?,又尝试了好几十次,还是失败。
甚至思?维发散到用草木灰和木炭吸附杂质,这两种方法处理后的糖颜色是变浅了,但和现代洁白细腻的白糖相比依旧差别很大?。
姜珂终于意识到是这个方法本身有问题了。
姜emo有点难过。
但她不内耗,她去外耗别人,要不说她能和蒙家姐弟玩得好呢。姜珂天天去找作坊工师家的那条小白狗玩,趁着?没人注意,一边挼它们毛茸茸的皮毛,一边将自己心?里的失落倾诉给狗狗,也没白倾诉,给发工资的。
每顿三块大?骨棒。
几天后,姜珂心?情转好,狗却变蔫吧了。
于是姜珂又多给了它两个大?鸡腿。
小白狗瞪了一眼?姜珂,然后吃得很香。
有人问姜珂,此?物为何名,她道?:“既然这东西状如?石块,甜似蜜糖,那不如?就叫是石蜜吧。”
虽然没制作出来白糖,但石蜜也算是糖史上?的一大?突破,姜珂找了很多制糖工人,让他们在石蜜的基础上?继续钻研探索,制作出姜珂口中那种绵密如?雪的白糖。
……
此?时?秦国已经种有小麦,但却以?粟米为主食,除了气?候原因,还有就是小麦的味道?并不好吃。
虽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石碾,但还未大?量推广,所以?一般都是连皮直接放到水里煮或蒸熟,被称为麦饭,味道?不好吃倒是其次,主要是硌牙还喇嗓子,是最贫穷的普通黔首吃的饭食。
姜珂觉得,最早发现小麦能吃的人真是个天才。
看着?榨糖工坊里的石碾,姜珂又让工匠做了十几个相同的石碾,这些石碾不是用来榨柘桨的,而是专门用来磨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