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并非儿戏
不知不觉中,朱兴明已经将这里当成了皇宫了。¨b/x/k\a~n.s`h*u_.¨c.o\www. 他想刻意隐瞒身份,也如欲盖弥彰。
赵德彪深深一揖:“贵人说过,他就是个举人。”
朱兴明一呆:‘什么?’
一旁的胡善庸躬身施礼:“回贵人的话,贵人说那郑彦就是举人。”
朱兴明恍然,这俩货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的,这是给自己挖坑呢,
“哼,你们都知道朕的身份了,还装什么大尾巴狼。”
二人跪地,行君臣之礼,齐声道:“万岁爷金口玉言,说什么就是什么。”
朱兴明看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府衙的屋檐上:“赵德彪。”
“微臣在。”
“以后若有类似难决之事,可直接上书。”朱兴明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玉牌,“持此物,奏折可直达御前。”
赵德彪双手接过,激动得声音发颤:“微臣......微臣叩谢陛下信任!”
“记住,”朱兴明意味深长地说:“为官一方,既要有霹雳手段,也需有菩萨心肠。今日之事,朕很满意。ˉ?E:=-Z?D?小??说[网;? {更&新?ˉ?最)快μ”
”微臣谨记陛下教诲!”
“嗯,你任职一方,和朕治理天下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大名府治下,不过是一个缩小的天下,你可明白。”
赵德彪明白,可他装作不明白。
一旁的胡善庸大为的松了一口气,伴君如伴虎。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你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皇帝能把一个直达御前的玉牌给了赵德彪,自然是砍中了赵德彪的能力。
你一个小小的大名府,怎敢和天下作比喻。皇帝可以这么比喻,但是你不行。
你若是同意,那就等同是在造反。所以,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最好是闭口不谈。
朱兴明倒是兴致颇高:“为官一任,赵德彪,你还是太过保守。不过,你治下的大名府虽无甚大功,却也无甚大过。朕不祈求天下的官员,都能政绩斐然。能如你这般,朕已经心满意足了、”
赵德彪唬的慌忙跪地:“微臣不敢。”
“行了,治理好你的地方。希望你让大名府的百姓,都能记住你。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可对朕实言以告。”
“这、这个... ”
朱兴明皱着眉头:“怎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赵德彪欲言又止,一旁的胡善庸慌忙施礼:“陛下天恩浩荡,万岁万万岁。_4?3~k-a′n_s_h!u′._c\o¨m^”
朱兴明“哼”了一声,也就不再说什么。
而这个赵德彪,似乎是有话要说的样子。看到胡善庸打断他,他思付之下还是忍耐不住。
赵德彪不顾胡善庸的阻拦,毅然决然的:“陛下既然问,那臣就实话实说了。”
朱兴明有些讶然的抬起头,最终还是问道:“还有事?”
胡善庸在一旁坐立不安,赵德彪却高声说道:“臣觉得,科举有弊端。”
此言一出,一切瞬间安静了下来。
科举,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多少的优秀的人才。
可以说,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运转,科举制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偏偏现在,这个赵德彪大言不惭,说什么科举有弊端。
朱兴明的眉头皱了起来:“你想说什么。”
原本,胡善庸一直都在劝阻,他不想让赵德彪说出来,以免惹祸上身。
可既然赵德彪开口了,胡善庸也就干脆豁出去了,他跟着站了出来。
“陛下,恕臣等一言,臣和赵大人时常聊天。我二人井底之蛙,斗胆评论起历朝历代的施政方针。臣等二人皆以为,历代之科举虽说重视的选拔人才。然八股害人,培养的,只是一些庸碌之辈。”
“你二人知不知道,你们这番的高谈阔论纸上谈兵,毁掉的是国本。”朱兴明冷冷的说道。
“陛下,科举取士之弊,如刀剜心,臣等实不忍见啊!”
府衙深处,山东学政胡善庸声音微颤,面对座上君王朱兴明,他躬身拱手,言语间痛楚弥漫。知府赵德彪亦面色凝重侍立一旁。
朱兴明神色微凝,目光如针般刺向二人。
胡善庸深吸一口气:“八股取士,如铁锁缚蛟龙,锁住了多少天纵英才?考生们只知埋头于文章墨卷之间,绞尽脑汁去填塞那些空洞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