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点的模具制作,如佛像,观音站像等,至于如牛、马等脚多角多的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看看有了些眉目,大家在翻沙模具工艺上有了些心得,于是程风把那些木雕的酒杯,各式各样的木盘子都翻了出来。交给几人试验翻模工艺。
现在有了火碱,玻璃的澄清能力更强了。程风认真的教了三天,刘家三兄弟和罗三、吴正认真的学了三天,几人开始掌握烧制玻璃的基本流程。
由于刚开始学习制作玻璃制品,在温度和速度上把握不好,刚开始注模出来的基本上全是残缺不全的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开始有了合格品,到程风把实验室全部粉刷好时,成品率己经有三成,时不时的还能出一两件精品。
在大家都在试验工艺的时间,程风还让吴正独立出来搞陶艺。吴正去挑了一担粘土回来,用铁碾子把粘土研磨成细腻的粉末。又把木匠们比照门窗尺寸的那片木板拿来作模板,做了十块周边都很厚实的泥模,放在屋里阴干十天后,就把这十块泥模放进大坩埚里密封,在窑炉里烧了一整天。
能把温度烧到二千度的焦炭窑还是很容易的把泥模烧成了瓷器,虽然这里的粘土烧不了细瓷,但程风要的可也不是细瓷,他要的是比陶瓷好的粗瓷,细不细腻无所谓,瓷体白不白净更是无所谓,他要的只是结实,掉在坚硬的地上不会破损就行。
三月十六午饭后,一群人来到程二虎的家,商量着今年春耕的事情如何安排,这些原本都是程大龙的事,但是今年大家的重心好像都靠向了程风,所有人都有一种想听听他意见的意思。
程风看着这两个百户,一个总旗,两个小旗赶自己家里感叹这感叹哪的,直感觉好笑,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咳咳,几位叔伯们,咱们现在谈谈春耕的问题怎么安排。大家应该都知道原来张千总的那七十亩地被我家买下了。大家看看现在这地怎么个种法。”
“风哥儿,要俺说这地还是按原来的样种,地租也按原来的算可行。”程大龙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认为可行?”程风问
“只要风哥儿同意,俺们没意见。”大家都表示同意按原来的办。
程风也当面表示:“我没意见,我老爹应该也不会有意见,但是今年种地必须要用复合肥,我不想看见一亩地一石半的产量,看着就心烦得狠。”
“这个听风哥儿的,请风哥儿放心就是。”
“那就这样,从今天开始,牛就别到砖场干活了,所有人除了需要值班的,小孩和五十岁以上的,明天全部下地开始春耕。”程风最后一锤定音:“大家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今天先把农具清理好,都去准备吧。”
三月十七清晨,太阳还在海底,只有天空反射的微弱而泛着黄色的光芒给大地带来了一点点透明的色。
青山堡子里的男人和女人们都纷纷来到库房前领取属于自己的铁质农具。已经领到农具的人跟着领队,领队牵着耕牛,朝田地方向而去。
而这一切跟小孩子们无关,跟程大少更是无关。天不亮就起床不是程大少的风格,就算强行拉起来也是在背上睡觉,没有人愿意背着个人干活。无人打扰,程大少自是睡得香甜。
人多地少,全堡总共不到二百亩土地,二百多号人再加上六头牛和铁质农具,只用了两天就全部耕种完成。满眼看去,除了程家那十几亩正在抽穗的麦苗外,也只有这一片耕地干净了,四周就只剩下满地的荒草和一人高的蓖麻树了,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搞村建,都又没时间开荒,也不敢现在就开荒,这开荒的事只等下半年了。
这次春耕,程风年前堆积的几窖复合肥全部用完,也只是把程风家的七十亩地施了个大半。
程二虎很是感叹:准备不足啊,这肥还是堆得太少。现在别说其他人家了,自个家都不够用。可这能怨谁?谁会想到自己能有一天会买下张千户的地。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看来马上还要准备更多的肥才行。因为人多春耕变得十分短暂就完成。程二虎只得留下十几个青壮来挖泥炭堆更多的肥,为下一次全部能用上复合肥做准备,现在青草长势很好,正好割来堆肥。而其余的人都各回本位,毕竟村建还没完成,学校也还差那么一点点,大家还是要加快一点建设速度才行。
三月底,程风看见烧出来的玻璃液越来越清澈,终于决定开始烧制玻璃片。
当第一埚玻璃液倒进模具,刘永寿用铁棍把玻璃液擀平时,程风激动的心直颤抖。等到这片玻璃完全冷却后,程风拿着这片基本同现代的平板玻璃差不多的玻璃片,真的是感动坏了。虽然现在没有可用的玻璃刀可以划玻璃,但因陋就简搞这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