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嫔在狱内自尽,口供中写着她因为大皇子残废一事恨上太子,一直想找到机会报复太子,恰巧曹国公找上她,所以她就做了这件事。
皇帝看完后,只淡淡说了一句继续查。
这背后一定有其他的幕后指使。
一来,曹国公府几代没有出宫妃,和宫内唯一的关系就是曹国公世子在太子身边做了几年伴读。
这证明了曹国公府在皇宫中毫无势力,这和当日的情况——曹嫔能够避开所有人走到东宫附近,曹嫔恰好躲藏在东宫守卫死角,当天太子身边恰好没人,且太子会经过那里——完全不符合。
这其中哪一点出了差错,刺杀都不会成功。
二来,当年因为大皇子的事情,皇帝冷落的曹嫔许久,为的就是避免曹嫔母子有能力报复太子。
当年的一点仁慈如今却让太子受伤,皇帝想到这,心中不免浮现出了阴霾,当年就不该留下她们的。
在皇帝心中的天平中,所有的孩子加起来都比不上太子,所以他现在是真的对曹嫔母子动了杀意。
因为当年皇帝的态度,曹嫔的娘家紧急和曹嫔母子切割,当年闹得一度非常难堪,现在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曹嫔母子和曹家关系至今没有修复。
所以曹嫔对曹家是有着恨意的,对于娘家根本没什么感情。
那么曹嫔现在在意的只有一个大皇子了,大皇子已经成亲,除了齐王外,他是唯一一个被封为王的皇子,虽然是郡王,但也是王位了。
曹嫔母子两人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许多,而且会过得一日比一日好,那么曹嫔现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刺杀太子,这会连累到大皇子。
有谁能威胁曹嫔做这件事?
并且能让曹嫔相信对方能在皇帝的怒火下,保下大皇子。
皇帝目光一凝,能做到这两件事的人,只有那么几家,会是谁呢?
会是谁背叛了太子?
事情还在继续查,这边曹国公府阖族入狱。
牵扯到储君性命的大事,皇帝自然不会手软,往日曹国公府交好的人此时也都不敢出言求情,勋贵们都纷纷缩首,唯恐和这件事牵扯上关系。
只是大家在背后后不免叹息,曹国公糊涂啊,一时冲动毁了整个曹国公府。
太子遇刺牵扯到曹国公府,而曹国公府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曹国公独子在宫中死亡。
事情兜兜转转,又绕回了让曹国公世子身亡这件事情上。
和前几天相比,这一次的查探力度更大,不放过任何边边角角。
曹国公世子当日死亡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被一一调查,东宫许多人都被锦衣卫审问。
但调查进度却迟缓了起来。
因为锦衣卫审问东宫的人,也意味着皇帝在调查太子,无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太子年纪已经大了,不是三岁小孩,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他不可能将所有事情都摊开在皇帝的面前,无论是自己私下交好的臣子,还是自己每日的一举一动,不经意泄露的心思。
太子在阻挠,限制锦衣卫调查范围,不允许锦衣卫调查前院书房的人,只能问一些问题,这样下来,前院的人因为太子维护说得就有许多省略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太子不在,曹国公世子能进太子前院?
比如为什么曹国公世子和冬霜说了什么,真的只是简单的交流吗?
比如曹国公世子为什么会选择在书房和张氏偷情?当日书房中有燃香吗?
有着太多的问题,锦衣卫只能慢慢抽丝剥茧,从层层迷雾中寻求答案。
另一方面,当日牵扯的人中很多是后院的人,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太子妃,以及太子妃身边的冬霜和秋露。
太子妃身边八个大丫鬟,如今都是后宫中有品级的女官,其中又以秋露两人最得苏珺信任。
如果对她们动刑,这会让锦衣卫得罪太子妃,不说苏家会找他们的麻烦,就是锦衣卫自己,从他们的本心来看,也不想得罪太子妃,未来的皇后。
不谈来日,就说现在太子妃回来找皇太后哭上一番,锦衣卫都得不到好下场。
皇帝敬爱皇太后,皇太后宠爱太子妃,得,绕了一圈,锦衣卫真得罪不起。
锦衣卫只能好声好气请秋露和冬霜两人来谈话,端茶倒水,客客气气询问两句,就这样,还因为太子妃回了苏家,去苏家请秋露时还遇到了苏绍贤。
他们被苏绍贤客气问候了两句。
苏绍贤对他们客气了两句,客气……谁不知道苏侯爷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