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灵感渐悄留。
看妇展颜时,吾心亦稍休。
观妇苦吟时,忽觉景似旧。
忆吾之阿娘,也曾诗中囚。
才情馥如兰,温婉解人愁。
教诲犹在耳,身影眼前浮。
吾心起波澜,思绪漫难收。
惊觉自身处,仿若娘昔游。
同是解人忧,同悲未曾休。
以诗寄情志,胸怀壮志酬。
今吾处此境,教妇解心忧。
举止言谈间,肖娘意难收。
轻声细语慰,耐心不曾溜。
仿若娘当年,温柔暖心头。
愿如娘风采,温情世间流。
以诗化哀愁,真情永不休。
德华三十载,流情皆娘来。
商妇携财至,助我业初兴。
言谢娘昔日,达情又责世。
农爷送蔬果,饱含质朴情。
念娘饥时助,饱暖记终生。
工匠献才艺,巧手造华琴。
感娘怜其苦,相助度寒冬。
艺人歌且舞,欢悦满前庭。
谢娘曾相励,方有起心跳。
众人皆齐心,助华向前行。
皆念娘之恩,浩浩如繁星。
四果开仇意来,恨世间捉弄踏…
太和六年正,柳州雨倾盆。
洪流骤然至,灾患扰黎民。
田舍尽淹没,禾苗没水深。
牛羊漂远去,鸡犬失其群。
鱼鳖游厨竈,虾蟆踞榻楹。
家园成泽国,街巷变河泾。
仓廪无馀粟,钱囊有缺丁。
药石难寻觅,残躯怎覆宁。
尸首水中浮,腐臭漫荒屯。
绝望心头绕,哀愁腹内萦。
学妇身泛紫,自知将黄泉。
临终唤吾至,泪眼叫我奏。
独弦琴已破,残音亦凄凄。
“幼女爱曲词,闻春曲绵亮。
娇颜常含笑,慕春词达情。
奈何夫心恶,拳脚向女颜。
香消玉殒去,我心忆犹煎。
欲将诗意表,告女在黄泉。
学诗路途艰,今成恨已晚。
下泉无颜见,我乃无用母…”
吾手抚残琴,弦颤泪沾襟。
哀音随风止,怨恨绕梁吟。
弦声戛然止,生命化轻尘。
遗诗犹在耳,痛煞思娘情。
阿娘携粮来,面容亦沧桑。
双眸含忧虑,发髻染风霜。
州民齐协力,壮志意昂扬。
沙袋堆堤岸,汗水湿脊梁。
然天不怜见,灾势仍猖狂。
洪流愈汹涌,希盼渐渺茫。
娘助人化魂,流情化作死。
昔日相帮者,今朝葬水央。
见民苦挣扎,生死悬丝藕。
又闻宫廷中,天罚论言谬。
只设祈坛处,无人施援救。
曾怀一腔热,今被冷水兜。
心寒泪满眼,悲恨意难收。
华身染初屙,恐命数不多。
恨己身无用,不愿累娘苛。
家中存粮少,将己份理好。
决然换纸笔,修书求她救。
“柳州水患急,汪洋没村郭。
百姓苦漂泊,求朝派人助,
阿娘刘采春,尚在人世活。
未因情而死,却陷灾中祸。
世人多恶意,踩死言其痴。
女子常承凝,生死不由己。
红颜何罪有,虚编凝代传。
今朝阿娘危,明日或及汝。
若能救阿娘,乃救众女属。
望君施援手,德华为君阶!”
刘娘云骑尉,正需骨阶上。
不怕她不来,惟惧己不待。
容颜渐憔悴,精神愈黯昏。
娘心忧且虑,我语笑还温。
校尉驰马来,援兵救奔至。
意识渐模糊,犹思护娘安。
拼尽残馀力,甩娘上马背。
目含依恋意,泪湿满衣痕。
今将别尘世,遗恨满心迹。
四魄归情忆还,望得桥上娘至,我哑声道:“大人,德华一世颠泊今求大人允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