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
刘守有道:“林大人,你也别太着急。张敬之的门生在密云卫吃空饷的事,我已经查得差不多了,很快就能上奏皇上。到时候,看他还怎么狡辩。”
林缚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对了,新政在幽州推行得怎么样了?”
提到新政,刘守有来了精神:“林大人,你这新政可真是神了!听说幽州的流民都有了活路,军屯的粮食也长得不错。不少地方都想学幽州的样子呢。”
林缚笑了:“能帮到百姓就好。只是这新政,就像一味药,能治得了流民的饥寒,却治不了那些蛀虫的贪婪。”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些流民听说林缚到了京城,特地来感谢他。他们跪在府邸门口,哭着喊着:“林大人,您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林缚赶紧出去,扶起那些流民:“乡亲们,快起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一个老汉握着林缚的手:“林大人,要不是您的新政,我们早就饿死了。您可一定要保重啊,别被那些坏人害了。”
林缚心里暖暖的,他对那些流民道:“乡亲们放心,我不会让那些坏人得逞的。我一定会把新政推行下去,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送走了流民,林缚对刘守有道:“你看,这就是新政的力量。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
刘守有点点头:“林大人,我支持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帮你。”
接下来的几天,林缚一边等着皇上的裁决,一边关注着新政的推行情况。他听说,有些地方的官员,表面上推行新政,暗地里却阳奉阴违,克扣流民的粮食,侵占军屯的土地。
“这些蛀虫,真是无孔不入。” 林缚气得直拍桌子。
刘守有道:“林大人,要不我派人去查查?”
林缚摇摇头:“不用。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把张敬之的事解决了,再好好整治这些蛀虫。”
这天,刘守有兴冲冲地跑来找林缚:“林大人,好消息!密云卫的案子查清楚了,张敬之的门生供认不讳,还牵扯出了不少人!我已经把奏折递上去了。”
林缚心里一喜:“太好了!这下看张敬之还怎么狡辩。”
果然,没过多久,宫里就传来消息:张敬之被革职查办,他的那些门生故吏也受到了牵连。
林缚松了一口气,总算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京城的蛀虫还有很多,要想彻底整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对刘守有道:“刘大人,张敬之的事解决了,我也该回幽州了。这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刘守有挽留道:“林大人,不再多待几天?”
林缚摇摇头:“不了。幽州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呢。新政刚推行没多久,不能出什么岔子。”
离开京城的那天,天气很好。林缚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感慨万千。这京城就像一个大染缸,不管什么人进来,都难免会被染上颜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把这染缸洗干净。
回到幽州,林缚立刻召集手下,商议整治蛀虫的事。他说道:“新政就像一味药,要想发挥作用,就得先把这些蛀虫给清除掉。不然,再好的药,也会被他们糟蹋了。”
手下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那咱们该怎么做?” 赵虎问道。
林缚想了想:“首先,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定期检查他们的账目。其次,要鼓励百姓举报,只要查实了,就重重有赏。最后,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蛀虫,绝不姑息,该杀的杀,该关的关!”
接下来的日子里,幽州掀起了一场整治蛀虫的风暴。不少官员被查出贪赃枉法,受到了严厉的惩处。百姓们拍手称快,都说林缚是个清官。
但林缚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利益在,就会有蛀虫。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制度上入手。他开始着手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约束。
这天,林缚正在查看新制定的规章制度,赵虎跑了进来:“大人,好消息!军屯的粮食丰收了!比往年多收了三成还多!”
林缚一听,高兴得站了起来:“太好了!这下流民的吃饭问题,就更有保障了。”
他跟着赵虎去了军屯,只见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百姓们正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大人,您来了!” 一个老农看到林缚,高兴地喊道。
林缚走过去,和老农聊了起来:“大爷,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老农笑得合不拢嘴:“好!太好了!托您的福,今年的收成比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