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无前的穿刺!
近距离搏斗则使用三棱刺。
中午还是鱼头汤、干菜饭、炖鱼块,嗯,还多了一个煎鱼,是昨晚吃剩下来的。不是杨映菡不想清蒸,主要是张准弄回来的鱼都很大,蒸不熟。张准也不是不想弄小鱼,小鱼蒸出来的味道才好,可是,小鱼的水花不明显,目标有小,万一扎不中,就浪费一次机会了。
杨家屯,乃至整个浮山所,还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厉害的人。以前,闻香教也有人到这边来,弄神弄鬼的,看起来煞有其事,可是军户们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还要掏香火钱,慢慢的就不信了。
“那……让你爹做主,看看送给谁家吧?”
张准经过两天的思索,决定将刺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强化到每个人的身上。刺前、刺后、刺左、刺右、刺上、刺下,这是最基本的动作,哪怕是老虎追在后面,都必须熟练无比。
一会儿的功夫,张准就完成了任务。八个人每人两条大黄鱼,每条的分量都在五斤以上。拿到鱼以后,八人都显得异常的兴奋,不约而同的表示,他们吃完饭以后,马上到红石滩来苦练。
只有张准这鱼,是实实在在的真家伙啊,由不得他们不信。鱼你都吃到肚子里面去了,哪怕是再有怀疑精神的人,都不敢说你吃的不是真正的鱼吧?不知不觉间,张准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成了领头人了。要不说,怎么朝廷那么忌讳民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传说呢?
“刺右!”
乱世当中,武力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武力,万万不能!
张准点点头。
八个人刚好和新兵班差不多,训练他们,对于做了八年士官的张准来说,实在是太得心应手了。他将刺杀要领,一项一项的分解开来,传授给他们,同时让两人互相对练,尽快的加强对抗能力。
现在杨家屯的邻居们,都将张准真的是当做武曲星下凡了,海里的鱼儿都听话,只要张准一出手,这些鱼儿就乖乖的往上窜。随便拿一根标枪,每天就能扎回来近百条鱼的,这不是武曲星是什么?
其他人不约而同的叫道:“就是!要是有地的话,我们还用饿肚子?我们要土地!我们要拿回属于我们的土地!”
为此,在竹枪之外,张准还给每个人都准备了至少两把的三棱刺。这些三棱刺都是用坚固的油茶木做成的,成菱形,有三条血槽。经过试验,明军装备的鸳鸯袄,还有一般的皮甲,都无法阻挡三棱刺的突刺。只要将三棱刺刺入敌人身体里面,就算敌人不死,也要马上丧失战斗力。
“刺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三棱刺都是一种看起来暗淡无光,实际上却是威力无比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要求士兵的军刀满足切割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只有单纯穿刺功能的三棱刺因为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大明朝,在张准的手中,它正好将自己的作用,挥得淋漓尽致。
张准果断的叫道。
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尽快恢复到最好状态。
他们的休息时间,就是张准的表演时间。他找了几个有鱼的浅湾,将石头砸下去,然后竹枪迅下刺,一条条的大鱼,就这样被刺上来。没有海洋污染,没有过度捕捞,黄海海域的鱼类资源,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丰富,他完全不用担心没有收获。
“你们注意看我的动作!”
“刺左!”
远距离搏斗使用竹枪、竹枪、标枪等善于穿刺的武器。
三棱刺的练习,完全是近身搏斗。尽管火器已经明,大炮先开始攻击,然后骑兵、步兵依次跟上的战斗方式,明军也已经掌握。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混战依然是最常见的战斗方式。你来我往,刀枪剑戟,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只有在混战中获胜,才是真正的获胜。
“走吧!”
狠狠的刺!
杨映菡亲眼目睹过张准的神奇本事以后,已经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接过三条鱼,准备午饭去了。事实上,昨晚张准扎到的那条鲢鱼,还没有开始吃呢,光是这一条鱼,就够他们吃一天了。
虎头他们这些军户,显然不太习惯这样的剧烈动作,一会儿就已经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缺衣少食的他们,身体素质和现代人根本无法相比。他们刺出去的竹枪,从力量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