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篡明 > 第473章

第473章

是从京师出,化妆成商人,潜入辽东。久而久之,鞑子也察觉到了,专门派人加以拦截。同时不断的对沈阳周围的汉人加以甄别。自身的无能,加上鞑子的大力打压,明国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几乎是不存在的。想要了解鞑子高层的情报,自然是难上加难了。

只有辽东军队的夜不收,还能刺探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然而,夜不收主要打探的,乃是两军交战的军力,乃是鞑子的前锋主帅等最基本的情报。对于鞑子大本营沈阳的情报,却是不多。换言之,明国知道的,乃是战术上的情报,战略上的情报,却是一无所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次鞑子的入寇,都是鞑子打到了长城边上,明国才现的。

事实上,鞑子的每次入寇,都要在沈阳做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为每次入寇,满洲八旗都要和蒙古八旗协同作战,故来往沟通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是明国的探子得力,这些情报是轻松可以获得的。即使从鞑子那里无法获得,从蒙古人那里同样可以得到。

做好准备工作以后,鞑子骑兵从沈阳出,在草原上汇合蒙古八旗,绕行科尔沁草原,向长城进。由于路途遥远,即使鞑子的行军度很快,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长城的下面。要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明军能觉察到鞑子的动静,完全可以在长城一带,部署严密的防备,给予鞑子迎头痛击。

遗憾的是,两次鞑子入寇,明军都是在鞑子攻破长城以后,才察觉到鞑子到来了。在鞑子行军的半个月的时间里,明国是一点情报都得不到的。不能不说,这绝对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悲哀。不是鞑子太强,实在是明国自己太弱啊!

张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有先天上的优势,他随意的说道:“这是我根据各方面的情报总结出来的。”

张慎言显然是不太相信的。以张准接触到的地域和人员估算,不可能有谁对鞑子的情况如此了然于胸。因此,他一定是有别的情报来源。只是张准既然这么说,他也只好这么认为,点头说道:“玉麟果然是有心了。”

张准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现,无论是高弘图,还是张慎言,对于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于奴酋的性格、爱好、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揣摩鞑子的习惯和爱好,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文官。他们的专业领域,是统治国家,而不是行军打仗。他们没有行军打仗的专业知识。他们习惯用文官的一套来衡量军事。文官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你好我好大家好,却不知道,这对于军务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当兵打仗,要的就是寻找对方的致命之处,然后起致命的一击。文官,根本不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打仗。明朝缺乏的就是能打仗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对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错漏百出。对付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多少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打仗的男丁,甚至不过十万人!

要是蒙古人、朝鲜人,还有明朝的军队,一拥而上的话,鞑子哪里有什么招架的能力?就算不需要蒙古人,不需要朝鲜人直接加入战斗,只要认真的贯彻执行收买鞑子人头的战略,也能极大的削弱鞑子的实力。鞑子的人口,是它的致命伤,只要明国看准这一点,不断下猛药的话,鞑子是根本支撑不住的。

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蒙古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级,导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两者时常打仗,仇怨是越来越深了。

只可惜,到袁崇焕的时候,看蒙古人不顺眼,将这项规定取消了。这一下,蒙古人不干了。既然你们不要建虏的人头了,我们还和建虏打仗做什么?刚好这时候努尔哈赤逐渐的意识到,自己不能树敌太多,对身边的蒙古人,还是要积极拉拢,于是,他积极和蒙古人搞好关系,不断的联姻。结果,蒙古人开始倒向建虏。到后来,还组建了蒙古八旗。部分的蒙古人,从此成了建虏的忠实打手。

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