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也说道:“放心,我不下水。我自己的小命,我怎么会不珍惜呢?耗子负责捞,我负责看。”
话不投机,张准就来找耗子了。
没办法,军户们只好自谋出路。
耗子正在和大哥杨锐锋准备煮盐的柴火。
煮盐需要耗费大量的柴火,杨家往往是全家出动,一起砍柴,才能勉强够三口大锅消耗的。然而,他们煮出来的盐,每斤的收购价只有四文钱甚至是三文钱。每个月辛辛苦苦,起早摸黑,也不过煮一百来斤盐,收入不过是三四百文钱,这可是全家七口人的收入了。
张准无言的点点头。
而且,给军官们当佃户,地租也是相当高的。一年到头下来,基本上不落什么。温饱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说,有田种的话,总要比其他人过得稍微好一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给军官当佃户,根本就和奴隶差不多,生命、财产,基本上都操控在军官们的手中。
以前五文钱可以买一斤的粮食,现在是肯定买不到了,最起码要八文,甚至是九文十文。每个月煮盐的收入,只能买不到五十斤的粮食。全家七口人,加上张准就是八口,怎么可能够吃?每顿都要吃野菜是必然的,米饭只是装饰。
这么粗的长矛刺下去,鲸鱼都要被刺死了。
“这……”
“伯伯,我知道了,我不会的。”张准非常肯定的回答。
海水的含盐量大约是3%左右,每个铁锅要煮出一斤的盐,就要注入三十来斤的海水,这已经是很大的锅了。要将这么一大锅海水都蒸掉,确实不容易啊!杨家有三口锅,每天煮三斤盐,这已经是极限了。然而,三斤盐的收入,却不过是仅仅十文钱而已,只能买一斤多一点的粮食。
先制人,后制于人,他要先出手!
然而,打上来的鱼,基本上只能自己吃,想要卖钱,那是不太可能的。浮山所的商品经济并不达,没有人买鱼。即使是这样,也不是每个军户家里都有鱼吃的,要看运气。毕竟不是专业的渔户,也没有专业的打渔工具,大黄鱼也没有笨到伸手就能捞上来的的地步。
幸好崂山地大物博,有柴火,有草药,有野菜,杨锐锋他们去打柴的时候,顺便弄回很多的野菜、草根、树根什么的,要是能采摘到蘑菇就更好了。不过,因为大家都很饿,饥不择食,对蘑菇的认识也不够,经常采到有毒的蘑菇。仅仅是去年,杨家屯周围就有十几个人死在了毒蘑菇上,所以,杨锐锋他们也不是很放心,不认识的蘑菇是绝对不采的。
准备好柴火以后,耗子将捞网拿起来。
耗子的脸色顿时不自然起来,言不由衷的说道:“她是看我没本事捕鱼,才这么说的。我今天一定要弄一条石斑回来,让小丫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大姐,这不是标枪,这是长矛啊。
耗子茫然的说道:“什么标枪?”
说罢,做了个扎鱼的动作。
张准说道:“就是……扎鱼用的!”
对于这样的老实人,张准从来都是很关爱很同情的。他要是松松口,杨映菡就是别人的女人了。他帮忙整理柴水,用力将一捆捆的干柴堆叠起来,顺口问道:“锋哥,今天能煮多少斤盐?”
杨映菡也不太明白。
给军官们种田,是最常见的谋生方式。换言之,就是给军官们当佃户。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军户都具备的。只有那些愿意拍千户、副千户、百户大人马屁的军户,才有这个资格。比如说,杨家屯的隋明益一家,就是给王世新种田的。这样的军户每个屯大概十几户,并不占主流。尤其是最边远的杨家屯,给人当佃户的军户很少。
煮盐,是没有田种的军户们选择最多的谋生出路。浮山所三面环海,杨家屯距离海边最近,海水里有的是盐。崂山的花草树木也是免费的,使劲儿的拉回来,晒干了就是柴火。在海边支起几口大锅,装上海水,点燃柴火,将水分熬干,就可以得到盐巴了。
贫苦的军户们,经常流行换亲。就是你将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我将我的女儿嫁给你的儿子,双方都不要彩礼什么的。杨映菡长得好看,又善解人意,登门提出换亲的军户不少,但是杨锐锋坚决拒绝拿自己的妹妹换取媳妇,这件事于是就拖着了。
打渔,是军户们维持生计的第二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