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同时,眼中更是闪过一抹惊奇之色。
她自然听出这是韩易的声音。
而且,韩易竟然还以内力发音,起到了很大的扩音效果。
以至于他们身处于楼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只听韩易这时吆喝:“韩士诚,小爷我现在吃饱喝足了,你不是以数量定胜负嘛?”
“你既然要比,那我便让你知道,什么叫井底之蛙,跳梁小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韩易的诗句,犹如算盘拨珠,清脆而出!
寒门学子惊了!
也癫了!
惊才艳艳!才高八斗!绝无仅有!
仅仅几句话的间隙,韩易就接连作出了又三首与数字相关的诗句。
而且这三首,相比起刚才那三首,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太后身边的老臣们,那听着听着,甚多甚至连椅子都坐不稳了!
太后为何要举办赛文会?
只因大乾国以武定国,素来武强文弱!
相比起北边、东边的两个大国,大乾国在文学传承方面却是羸弱。
大乾国国力虽然强盛,武德充沛,可是国内一直未曾出现,足以影响整个文坛的当世大儒!
国内的读书人,都以他国的文坛大儒为精神导师。
过去的百年间,旁边两个大国,甚至连几个小国,都用一种鄙夷、嘲讽的姿态,谩骂着他们是蛮夷、莽汉政权!
得位不正!
也正因如此,整个大乾国从上到下,都会不遗余力地培养具有较高文学造诣的学生。
但上到皇族,下到门阀世家,这些新生代的学子当中,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
而且抄袭成风,文坛腐朽不堪!
谁能够想到如今竟然出了一个韩易!
众多官员之中,有一个胡须发白的老人,自打一开始就一直端坐着,一动不动闭目养神。
但是,听到下方不断传来韩易咏唱诗句,他不仅睁开了眼睛,更是对着旁边人吆喝出声:“快拿笔墨来!”
接着,他迅速摊开画卷,提笔把自己听到的韩易念出来的诗句,全部跃于纸上!
三首!
三首!
再三首!
韩易的诗,仿佛停不下来似的,前前后后他足足说出了二十一首诗。
“砰!”
随着一个厚重拍桌声,就听到韩易对韩士诚一声呼喝。
“韩士诚,你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