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多众人才吃完午饭,也不多休息,直接去夏芜的山头看看。.k?a\n′s¨h+u\w_u~.?o′r*g\
听说离山头不算远,走路也就十来分钟,大家七嘴八舌说不坐车了,合计走过去还能当消食。
“你们这里环境可真不错,有山有水的,哟,连小河沟的水都这么干净啊!”
沿着村里小路,老郑可以看见不远处的山头,今天多云,太阳藏在薄薄的云层里,不算太热,视线很好,远处山顶上的电塔都能看见。
天空是清透的,风吹过来有些微微凉,按照江寻在野外待的生存经验,这附近的河流应该很多,水汽大,即使是夏天也不会太炎热。
杨国峰对他们道:“我们这地方穷,唯一的好处就是生态环境不错。”
老郑哈哈笑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看你们这里搞的也不错嘛,年轻人回来创业,多少还是有搞头的,你包山多大面积?”
夏芜回道:“一两千亩吧,实际开发面积可能不到三百亩,去年年底刚开始整,还没想弄多大规模,只能摸索着慢慢来。”
江寻有些意外,一上来就整一两千亩面积的山头,这可不容易啊。
从和夏芜的交谈中,江寻发现她并非是那种过家家的性质,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只要是夏芜回答问题,所以她才是主要负责。
走到雁头山底下,江寻已经对杨沟村的生态环境有所了解,他问夏芜:“你们这里是不是药过青蛙?”
夏芜有些意外:“江先生还能看出来这个?”
“你们这里蚊子挺多的,”江寻一摊手,露出手背上拍蚊子留下的血迹,“而且多的有些不寻常,现在农村常见青蛙减少,放在十几年前,农村到处是蛙名鸣叫,现在虽然也有,但肯定没有以前多。你们可以想想,十几年前多少农村人睡在院子里,一把蒲扇都能驱赶蚊子,就是因为青蛙多,有天敌在,蚊子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泛滥。”
一谈到自己的专业问题,江寻的话就多了起来。
其他年纪大些的都赞同他的话,“现在青蛙是没以前多了,农村种地都打药,不打药长不出来粮食啊,一打药难免污染水,别说青蛙了,鱼都少了很多。”
杨国峰还提起一件事,他们这山涧溪流最常见鳜鱼,他们小时候的时候,抓都抓不完,现在山里河流里的野生鳜鱼已经快不见踪迹了。!l^a/o′k.a.n·s/h*u+.`c+o!m_
江寻问道:“你们这里还有野生鳜鱼?”
“多着呢,一会儿进山看看你就知道了。”
上了山,大家都夸夏芜的山头整的不错,井井有条的,山脚下一处大湖泊,有鸭子和鹅漂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戏水。
夏芜养的家禽都很好,毛发光亮,个头大,叫声也洪亮,山脚下的隔离带种的是带刺植物,有刺梅蓝莓还有树莓枸杞,今年买回来的时机不对,错过开花的时候,结的果子酸又涩,夏芜没多做管理,打算好好养一年明年再说。
隔离带还有树莓,红彤彤的看起来很诱人,老郑没见过这玩意,得知能吃之后,摘了几个,也没洗,问夏芜没打药吧,得到肯定回答后,直接扔嘴里嚼吧嚼吧。
点评道:“还挺甜的。”
夏芜给他们介绍,山上种的最多的就是各种蔬菜和果树,果树预测有四百多棵,占地面积也最大,不过牛棚的方向和果林方向相反,一会儿逛完牛棚可以带他们去果林看看。
本来光看山脚下就很不错了,走到牛棚附近,老郑嘴巴都张大了,因为这里实在是太适合养水牛了。
这都不能叫牛棚,应该叫牛场。
牛场整体处于山头西北方向,离人远,这边山体有点下坳,从山顶到山脚有一条小溪流下来,水带来凉风,站在山脚下感觉凉飕飕的,就算夏天再怎么炎热,也热不到这些水牛。
这边的山体没太多荒树,有很多草,靠近半山坡的地方有夏芜种植的苜蓿,这可是优质牛饲料。
牛棚整体用水泥造成,泥面像是才干没多久,大约有两米挑高,顶是用木头遮挡,加防水层,站在牛棚里阴凉凉的,不至于憋闷。
牛棚附近有草场,有河流,有小溪,简直就是一处天然养牛羊的好地方。
老郑久久无语,突然好羡慕夏芜,居然能找到这么个养牛的风水宝地。
“这些牛跟着你真是过上好日子了啊,别说牛了,就是人在这里住都别提有多爽了。”
杨国峰哈哈笑道:“人夏天住还行,冬天太阴冷了,住个三年五载都要得风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