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了吗?听说十车间快支撑不下去了!”
张晓莉压低声音道,脸上浮现出一丝幸灾乐祸的表情。
自杨明涛成家立业后,张晓莉一度陷入失落。
看到对方幸福美满,她的怨恨日渐增长,但心里清楚这对杨明涛并没有什么用处。
只是每天目睹他家庭的和睦让她心生不满。
刘建国坐在办公室,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却充满忧思。
尽管新职务带来了尊重,若无业绩支撑则难以服众。
推广拖拉机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次开会提议各工厂间交流拖拉机项目,没想到立刻遭遇反对,借口是忙碌不堪,无法腾出手脚。
作为新的领导,刘建国打算在厂内推行改革。
那些不愿担责、不积极工作的人将被清除出去。
现在最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
眺望窗外,他不由想起:“高处不胜寒”
。
此时秘书敲门通报,来自西北农场的王部长有电话找他。“西北农场需要一千台拖拉机!并且要在七月底前先交付两百台。”
这个订单如同及时雨。
杨佑宁与杨小涛建议大家加班加点完成订单,这不仅是机遇更是证明实力的机会。
他们分工明确,争取赢得这次大单并确保以后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这一切努力的背后是为了振兴工厂,解决当前困境,并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回到十一车间,工人们围聚在杨小涛面前,安静等待着他传达重要消息。
杨小涛深知责任重大,既要让大家振作起来又要保持信息准确。
虽然目前只是一通电话中的决定,但这也代表希望。
大家的干劲更高了,这样才有可能在两周内完成任务。
心里己经打好主意。
李向东清了清嗓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各位!”
“刚刚收到上级指示,西侧新开垦区向我们的钢铁厂订购了一千台拖拉机。”
李向东说完后,现场一片寂静。
“主任,一千台?”
张伟觉得自己听错了,这么多怎么可能!“确实是一千台!”
张伟瞪大了眼睛,“真的?”
李向东严肃地说:“上级要求我们在十天内生产出54台拖拉机,并凑齐100台发出。”
“我己经跟厂长说过了。”
李向东挥了挥手,“我们就说了俩字:拼了!”
“拼了!”
赵强高举手臂,众人不再有怀疑的余地。
因为李向东从不说谎。
既然大家都决定拼命,那就全力以赴吧!“拼了!”
大家异口同声喊着,决心这一次要扬眉吐气,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让那些羡慕嫉妒的眼光彻底改变看法。
“同志们,干起来。”
“干起来。”
周海涛也跟着喊了起来,工人们纷纷奔向各自岗位,每个人都精神抖擞。
李向东接过王小芳递来的文件,在请购单上签下名字:“让人去领取材料。”
王小芳立刻跑开。
李向东接着在另一份采购单上签了名,并递给张文博,“你去买些白糖,三西斤就好。
然后告知厨房今天要加班准备晚饭。”
张文博转身就跑。
李向东继续安排各项任务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随后脱掉外衣挽起袖子,迅速朝蒸汽机制造点走去。
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李向东也不例外忙个不停,脸上却始终带着笑容。
陈建放下手头工作,协调各方联系事宜。
泉城的汪厂长老早得到了消息,思考了好一会儿才消化。
合作开始时的确充满希望,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的简单。
汪厂长所在的地方有自己的考虑,尤其是这里有其他竞争企业,自然不愿外来企业抢风头。
不过这次的千台订单是个难得机遇。
“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汪厂长放下电话高兴地跳了起来。“小牛,小牛——”
当天下午,李向东和陈建坐上吉普车离开工厂后再未归来。
等晚上工人下班,十一车间依然忙碌着。
平时常驻保卫的人也没见到来,让不少员工感到有些失落。
此刻关于一千辆拖拉机的消息迅速传遍工厂,引发强烈反响,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