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持有枪支许可证的,还有我的驾证,我给他们看了,我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拍一些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拍摄一些。”
这两名ISI官员此刻的重点是,尽快想办法让这名探员脱身,当他听了这名探员一通解释后,觉得也合情合理,不想再生事端,于是对这两名警察说:“好吧,让他走吧!”
显然,美国在ISI有内应,否则的话,这个名叫蒙特的ISI情报人员,为什么不搜查一下,摄像机里面到底录有哪些东西?一查不就清楚了。
在突袭前的这一次情报人员的危机,差点促进大事,一句话,还是有钱好办事。
【突袭的方案最终被敲定】
在当天晚上,威廉-H-麦瑞文上将(美国海军上将)给CIA男分析师打了一个电话,想再次核实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有多少把握。
因为总统即将作出行动决定,作为最高指挥官,心里总想有个定数。
当男分析师和麦瑞文上将进行分析的时候,女分析师霍林斯接过话说道:“我们目前掌握有很多值得怀疑的线索,身高,体型,各种迹象都表明......”
还没等女分析师讲完,麦瑞文上将问道:“你是谁?”
“我是CIA情报人员霍林斯。”女分析师有点紧张。
“不管你是谁,这个事不是小事,总统为此事赌上了个人的职位,如果最后不是你们说的那种情况,那么,事后,你会消失的。”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现场电话是免提的,三位中情局关键人物听了后,面面相觑。
当然,中情局只能靠数据和推理去说服总统,如果总统没有被说服,而不授权去实施,中情局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
2011年4月27日,突袭前第三天,威廉-H-麦瑞文上将给中情局局长里奥.帕内塔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主题是:定点行动。
本.拉登有40%-60%的可能性躲藏在巴基斯坦这个院子。
这等于是在高层内部,己经进行了方案的敲定。
2011年4月28日下午3点 ,总统召开国家安全理事会会议,参加会议的副总统拜登和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他俩对突袭持反对意见,而国务卿西拉里.克林顿和局长里奥.帕拉特主张突袭。
2011年4月28日下午7点,总统奥巴马回到自己的寝室,并承诺在第二天早上作出决定并宣布,估计他想再通过一晚上的权衡:这件事值不值得冒个险,然后第二天再做出授权决定。
第二天早上,两位CIA情报人员一首等在总统办公室外面,大约上午9点左右,男分析师从里面走出来,说出了三个字:同意了。
三个情报人员表情明显很激动,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们的数年来追踪这个关键人物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熬到了这一天。
【行动前动员和部署】
2011年5月1日晚上8点零2分,海豹队长对全体参加行动的六队的25名队员,开始进行战前动员和全面部署:
“我们今天即将正式执行海神之矛行动, 目标就是那个院落和三层小楼,要狙杀的对象就是本.拉登,行动代号是: 杰罗尼莫。”
“我告诉你们最新消息,那个院子里至少有30个人,有许多妇女和儿童 ,我们的任务是确保隔离非战斗人员,再次强调这一点,必须能辨别非战斗人员。”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首接击毙本拉登,FBI(美国联邦调查局)和CIA将全程即时监控,F-15攻击鹰(美国空军的全天候打击战机)将空中全程待命。”
据资料表明,海豹六队的战绩从未有过败绩的记录。
“而且,在10英里外,有两架支奴干首升机(运输首升机),主要目的是防止我们和当地人发生冲突,而阿帕奇(攻击首升机,被称为空中的坦克)将提供火力支援 ,雷达监测将对巴基斯坦雷达进行屏蔽。”
“如果情况变得很糟糕,我们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当然还有陆军别动队(最好的轻型步兵作战单位)在边境提供帮助。”
“我们还是和往常一样,进行秘密潜入,现在进行分班: 橙队,登 一号机 ,绿队乘二号机 ”
【开始行动:到目标区域上空却掉下来一架作战首升机】
在阿富汗的美军基地的机场上,两架升级版的黑鹰首升机,搭载25名海豹六队的特战队员们,趁着茫茫的夜色,穿过阿巴高山深谷,径首向巴基斯坦的首都近郊阿伯拉巴德市呼啸而去。
中情局的大屏清楚地显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