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的想法吹了起来。
安商眼前一亮,这小子,有模有样啊。
等吹完拿出来一看,这才第一个就吹得比他的好。
安商给他说了一些书上的技巧,又吹制了两个,石头吹得就像模像样,几人都比不过。
果然天赋比勤奋更重要。
石头十三岁了,也算是半大小子,读书不行,己经不上学堂了,安商问他:
“石头,你愿意学这个不?”
“就是这样子吹这些东西吗?”
“是的,除了这些,还有好些东西,差不多都是这样子吹的。”
“那行,我愿意学,我觉得这个很好玩,我喜欢吹这些。”
安商就同石头去了村长爷爷家,当听说可以到作坊上工,600文一个月之后,村长全家都支持,这小子天天玩闹,不想也有一技之长。
玻璃工坊正式开工,先期就是大量练习,做出来的歪瓜裂枣,就送给村里人用。
村长家里,很快就有了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比如玻璃酒杯,拿出来三个,就有三个不同的样式,有口歪了的,有厚薄不均匀的,有边高边低的,除了不好看一些之外,倒也不影响使用。
就算不好看,还是抢脱了手,这个时代,哪有这么好看的杯子,平时都拿陶碗喝水的,用的杯子也是小竹子做的。
每天来找苏大柱林春桃的人多得很,都想要这些残次品,安商就想了个主意,在工坊门口放了个筐,做得不好而又能将就用的的玻璃器皿,就放在筐里,要的就来拿。
这才把苏大柱和林春桃解放出来。
没多久,青山村家家用上了玻璃器皿,有酒杯,水杯,果盘,瓶子等等,当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歪瓜裂枣”。
随着石头技巧的熟练,工坊门口筐内的不良品慢慢的就没有了,个别有别样心思的人都惋惜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