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掌柜,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跟朕合作,那今日朕再告诫你一句。/t^a+y′u¢e/d_u·.·c/o-m-”
“官学之路,道阻且长。”
“你贾家既与朕一同行事,今后只怕会被门阀世家盯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可曾想清楚?”
李天义微微颔首,语气中多了几分郑重。
听到李天义这话,贾三富毫不迟疑的朗声开口说道:“陛下之言,贾某明白得很。”
“实不相瞒,我贾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无非是盐商不卖货,粮行提价,坊间传闻我贾家倚官自重。”
说到这里,贾三富的语气顿了顿,声音却是愈发坚定:“可我贾三富不怕,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名声,可不是他们三言两语能够败坏的。”
“要知道,我贾家也是有孩子要读书的。”
“自打听闻了陛下要设官学的消息后,我回家一夜未眠。”
“我家那俩不成器的小子,过几日便要送进官学去读书,求一条正道。”
“此番我贾家出资,不单是在帮百姓,也是在帮我自己,更是在帮子孙求一条活路。”
随着贾三富话音的落下,李天义的眼神中闪过几分精光,沉默片刻突然一拍桌案。-咸\鱼_看·书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好!贾掌柜,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
…………
八月初一,天色刚蒙蒙亮,京城中便已经是一派热闹景象。
不少百姓都早起聚集在城南,为的不是别的,正是官学设立一事。
短短两月的时间,官学初成,招得首批学生五百人。
所收学生皆为寒门之子,百姓报名,内禁营督察,杜绝一切徇私舞弊的情况发生。
李天义更是亲自来到城南,文武百官也齐齐跟在身后,就是为了迎接官学开幕。
看着眼前人山人海的模样,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说不出的感慨。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李天义大手一挥,红色幕布被拉下,刻着“崇教义社”四字的牌匾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丝毫不逊色于国子监上的牌匾。
不难看得出,李天义是专门在这上面下了功夫的。
“瞧!那就是官学!以后咱家娃要上的学堂!”
“圣上亲自开幕,这是何等的颜面!”
“那是自然,我还听说陛下有交代,今后从官学出来的孩子,只要是优秀者都可以去国子监进修!”
“国子监?!那里面的可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咱也能去?”
“今时不同往日了,陛下说的还能有假?”
“…………”
听着远处百姓们议论纷纷的声音,李天义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五百名学子。\0′0¢小~说`网- ′免-费?阅~读?
他们年龄不一,最小不过七岁,最年长者约莫二十,但无一人怯场。
虽然一桌朴素,但一个两个皆是昂首挺胸,神色中尽是建议。
李天义望着台下这一张张稚嫩却坚定的面庞,心中感慨万千。
“今日官学开幕,朕亲至于此,不为宣扬功德,只为一事。”
“朕就是要告知天下之寒门学子,朝廷今后开门迎士,唯才是举!”
说到这里,李天义衣袖一挥,扬声喊道:“从今日起,你们皆是大魏未来的栋梁。”
“崇教义社非为权贵所设,非为门第所享,是为天下寒门子弟而开!”
“你们在此读书,是为日后辅政,是为苍生黎庶。”
“若有朝一日,尔等有人能入朝为官,执笔而立天下之公道,那便不负今日一席之教!”
随着李天义一番话的落下,在场的不少百姓竟都哽咽了起来。
贾三富站在一旁瞧着眼前的这一切,眼眶不由得微红。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倾尽半生积蓄换来这所官学的决定,竟是何等的正确。
“值了。”
“这一切,值了。”
他低声喃喃道,眼神中闪着说不出的神色。
李天义环顾四周,看着台下那五百名身着粗布,却眼神坚定的少年,神情愈发郑重。
“诸位学子听着!”
“从今日起,凡入官学者,只要一心求学、操守端正、才学出众,皆可获荐入国子监深造!”
“官学之门,既为寒门而设,国子监之门,同样为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