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君主,实乃当世百姓之福。
只不过她这份开明对那襁褓中的女婴来说就有那么一点点小难绷了。
凌宴忍俊不禁,皇家血脉尊贵无比,不兴取贱名,“若是喜欢当个小名叫也未尝不可,不知大殿下名讳如何。”
说起这个,阿淼一改郁气,满是提及女儿的兴奋,“叫承祐,衣右的祐。”
这个祐和保佑的佑同义,但更指天、神的庇佑,可见疼惜,加上那个承字……聪明人一听便知,那十有八/九是未来的皇太女了。
二人连忙道喜。
阿淼喜不自胜,不禁关心二人境况,“你们呢,怎还没动静?”
堪称最佳提壶手——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及陛下洪福,我俩缘分还没到吧。”凌宴讪笑回道。
阿淼哈哈大笑,拍了拍凌宴肩膀,“朕把福气分你些,快加把劲儿啊。”
说着,还拉过凌宴小声分享一大堆“经验之谈”,凌宴又不能不听,努力端正身子虚心受教。
宴席上多了颗明晃晃的红灯,脸一定很烫吧,秦笙笑得不行,还是说开了好啊,不然她都笑不出来。
做好最后的护理,二人携手踏上回家的路,看她们全须全尾的平阳百姓跟着松了口气,随着陛下后继有人的喜讯传来,人们大多猜出她们此行的缘由,定是北安后亲自前往为陛下长女接生了。
众所周知,陛下铁了心一生一世一双人,子嗣上但凡有个三长两短……竟敢让北安王后为长女护航?这份信任实在令人咋舌,太不得了了。
收到消息的栗特里眼珠一转,麻溜送信汇报西疆改革进程,努力证明自己认真处理政务,顺便问候请安,“井渠输水之法解西疆缺水大难,耕种用地大幅提升,感佩殿下宽仁,赐予西疆种子、耕种经验,农人无不争先耕作安稳生活,现西疆郡粮食嚼用产量几近自足;
敬惠殿下恩泽,我西疆之特产棉花、辣椒、瓜果及阿月浑子等物得以运至各地,广受朝廷、境内各地喜爱,贸易便宜税收喜人,惠及万民;
西行商队已与波斯等国达成火油贸易,不日将随货轮运至平阳;
边境防风固□□之建设初见成效,途中偶觅矿藏数座,金铜铁、煤炭具有,及不清用途之金属,储量十分可人,臣携西疆百姓叩首敬献,谢殿下隆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直以来矿藏都归官府所有,新法也是如此,只不过阳奉阴违的大有人在罢了。
然而西疆不是之前的西疆了,栗特里不敢私藏,乖乖交出去是更好的的选择,那位殿下看重发展,也看重生态环境,不会做那自掘坟墓,毁坏根基之事,更不会亏待献礼的西疆。
哪个西疆人不憎恶那漫天的风沙。
曾经的一国之主最有发言权,栗特里身居皇宫不受黄沙侵扰,从未有过治理的念头,可远在平阳的北安王愿意去做,看那一条条林带屹立黄沙间,和他治下时期好似不是同一片土地……
不光货轮,她们的大炮战舰也在波斯湾停泊,波斯等地石油储备丰富,正所谓远交近攻,让人开门做生意最合适不过——先买别人的,自己的得省着点用。
收到奏折,凌宴可谓心情好极,拿给秦笙看。
“汇报说成献礼,这逍遥侯拍马堪称一绝。”秦笙失笑,不得不说,这马屁来得舒坦。
“谁说不是呢。”凌宴开心批复。
那边远在辽东的韩大勋不用想都知道,逍遥侯定是又逞尽溜须拍马之能,今年年底述职绝不能再被那家伙阴阳怪气了!
韩大勋牟足了劲,赶紧动笔汇报,“臣韩大勋启,敬请殿下审阅……”
人与机器配合,这些年的粮种改造研究颇有成效,辽东各地水稻试验如火如荼的展开,终于找到最适合这片黑土地的粮种。
软糯喷香,好似油汪汪的光亮,口感煞是喜人,某些地区的产出深得凌宴喜爱,分享给长安皇廷,阿淼反手下令封为御米,让凌宴年年进献,可谓连吃带拿的典范。
辽东推进土地改革显然更容易,如今农民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在政策的大力推进下,这里的耕作也精细起来,加上工业建设的稳步迈进,辽东逐步朝工农为主、渔猎林业为辅的新型生产结构靠拢。
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供给其他地区,这点韩大勋做的非常不错,凌宴批复热情多了,夸韩大勋,还夸了他女儿。
意味深长。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游牧民族安定的城市正在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