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气,憋着火气无处可发。”
“宋玉荷这神来一笔,上赶着坑宋家给伯爵府送嫁妆,正好跟杨氏一拍即合,说不定还能在杨氏这个未来婆婆面前卖个好。白送的银子谁不喜欢?杨氏当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
宋玉婵话锋一转,语气意味深长。
“宋家人,或者说一直抠门的老太太,会有这么大方愿意出这笔嫁妆吗?”
说到这,宋玉婵才意识到,春柳话还没有说完呢,春柳只说要出嫁妆这事儿,还没说这结果呢。
宋家人答应还是没答应啊?
宋玉婵立刻问道:“后面还有吗?这嫁妆的事情有没有定下?还是说杨氏随口一说没有继续追究,宋玉荷也没有继续提?”
春柳哼了一声:“小姐你总算是问到关键处了,奴婢一直想说,但看小姐你笑得高兴,就先让小姐你高兴一会儿。”
宋玉婵从春柳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丝揶揄,没好气道。
“你个死丫头,敢看我笑话!”
春柳往后躲了躲,这才嘟着嘴道:“小姐,这事自然不可能草草了之,老太太和宋家人都答应了,因为伯爵夫人拿出一份国子监的推荐名帖作为聘礼。”
“那可是国子监的名帖,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能让小少爷进国子监念书呢!”
“什么?”
宋玉婵很是惊讶,怎么都没想到杨氏居然会这么大方,感叹道:“真是大手笔啊!”
话刚说完,宋玉婵又察觉不对。
这可不是大手笔,伯爵夫人出身杨家,杨家上下都是读书人。
区别只在于读得好与更好,即便是最差的,那也是能中个秀才的。
书香世家,而且不是一代人,是几代人累积的才华,可不是一般书香世家能比拟的。
杨家来往的门生故旧、亲朋好友也大多都是文官,或者大小书院的大儒先生。
如此一来,不过就是一张国子监的推荐名帖,端看杨家想不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