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百甲(百姓甲)哼着在太平军办的讲习所学到的新曲,喜气洋洋的去虞城县衙,他如今已是农会的会员了。}E 五天的时间,百甲觉得自己仿佛活在梦里,
在太平军那个矮子将军的支持下,自己的大仇得报,以前那些鼻孔看天的土豪乡绅,现在见到自己也变得客客气气。
穷苦人何时有过这样的地位啊!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他很喜欢这两句,也只记得这两句,因为这两句唱到了他的心里去。他知道,和自己一样喜欢唱这歌的人还很多,因为每天晚上,去那个太平军办的讲习所,听先生讲书的人很多。
百甲哼着歌,迈着轻快的步子,没一会儿就到了县衙。
县衙里,黄矮子和李蓉发正围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摊着几张写满字的纸张,笔墨纸砚随意摆放着,旁边还摆着几袋粮食,显然是刚从百姓那儿收来的。
“黄统领,李先生,百甲给您们请安啦!” 百甲进门便嚷嚷,笑得合不拢嘴。
“百甲,你是农会会员咯?” 黄矮子抬头,暖暖一笑。,x.q?i_u\s·h,u¢b_a¨n`g_._c!o~m`
“可不是嘛,这太平军让咱穷苦人有了尊严,有了名分”百甲满脸自豪,又献宝似的,把自己在讲习所学的新曲子也给哼上几句。见眼前的太平军大官也很开心的样子,又犹豫着道:“听讲习所的先生说还会给地,真是这样,那日子可就更好过咯。”他有些不确定,又有些期盼。
李蓉发放下手中毛笔,跟黄矮子对了一眼,俩人心里都明白,农会成立只是第一步,往后的事儿还多着呢,太平军虽然要暂时离开,但在虞城的革命征程,远没到收尾的时候。而这分地的事也算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
只是,李蓉发没有直接回答百甲,而是问他:“百甲,公审过后,虞城的百姓反应如何啊?”他想透过百甲的回答来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黄矮子也是同样的意思。
百甲见两人都在看自己,心里有些打鼓,但又暗笑,这两位可是自己的恩公,没有啥好隐瞒的。于是就将自己看到的虞城百态都说了出来,无非是民心归附,大家觉得日子有盼头。
黄矮子和李蓉发将这百甲的话和夜鸢的情报一比对,知道不假,明白此刻正是推动变革的绝佳时机。\s.h′u?q·u?n′d_n¢s..^c,o·m-于是他们便安排百甲去通知农会组织会场,要宣布重大决定。
百甲得知是关于分地,便屁颠屁颠地去当差了。
次日,在虞城县的大校场上,黄矮子和李蓉发并肩站立在高台上,台下是虞城的百姓。会场没有旗幡招展,没有锣鼓喧天,但依旧不失庄重大气。开玩笑,兵营的大校场能不庄重大气吗?这样的地方平时小老百姓有几个敢进来?
然而,今天他们进来了,不但进来了还要在这里集会。
这都多亏了太平军。台下的百姓都这么想。
“各位父老,这县令倒台了,可咱的日子还得过,总不能眼睁睁瞅着土地还在那些大地主手里攥着,大伙儿还受那份穷吧!” 黄矮子站在堂上,嗓音洪亮,直击人心。
堂下百姓们一阵躁动,纷纷点头附和,可眼中仍有些迷茫。李蓉发趁机接过话头:“先生在讲习所应该教过,要想百姓过上好日子,土地得归种地的人。如今,咱们太平军来了,就要改天换地,让大伙儿有自己的地种,有自己的家业!”
百姓们像是被点醒,议论声渐起:“对啊,要是自己有地,哪用受这窝囊气。”“就是,这回太平军真要帮咱分地,可太好了!”
黄矮子趁热打铁:“大伙儿想分地,就得先量地。这土地到底多少,谁家有多少,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咱这就号召大伙儿,一起丈量土地,把这虞城的土地账本重新算一遍!”
消息传开,虞城百姓奔走相告。在农会的组织下,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男人们扛着自制的木尺、绳索,女人们拿着竹篮装着干粮,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田间地头热闹非凡,大家一边量地,一边讨论着分地后的新生活,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上空。
而与此同时,虞城的大地主们闻风丧胆。王大地主连夜收拾细软,带着家眷,悄悄摸向城外。他看着祖辈留下的田地,心中虽有不舍,但想到那黄矮子和李蓉发的威势,以及太平军土地改革的决心,腿肚子直转筋。他丢下一句 “这太平军太邪乎,惹不起”,便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