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塞进青柠手里:记得再给周家老太太送两斤核桃蜜饯,上次听周老大说他娘牙口不好,就爱吃这软和甜口的。
陈掌柜看着这一来一往,突然发现姜绾歌的账本上记的尽是些家长里短。
李婶子闺女腊月出阁,要十匹大红绸子
赵叔家孙子最爱杏脯,布钱可缓三日再收
那些乌木算珠拨来拨去,算的不是银钱几何,而是谁帮了忙,该怎么还这份人情账。
日头西斜时,姜绾歌站在两家铺子中间,看着伙计们将蜜饯包放进布包里,又把裁衣剩下的碎布头送给蜜饯铺包果子。
夕阳的余晖给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连睫毛都在发光。
灯笼次第亮起,姜记绸庄和姜记蜜饯的幌子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一群孩童嬉笑着跑来要糖吃,伙计们笑着往他们兜里塞杏脯,顺手递上一张印着蜜饯图案的布庄传单。
姑娘,靖王那边青柠刚开口,就被姜绾歌抬手止住。
咱们做的是街坊生意,她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与其盯着那些王侯将相的账本,不如把眼前这些大娘婶子伺候舒坦了。
晚风送来蜜饯的甜香,混着新布的浆水味。
隔壁蜜饯铺里传来刘嬷嬷中气十足的笑骂:小馋猫别偷吃!留着明日给买布的王大嫂尝鲜!
姜绾歌听着这市井喧闹,忽然想起今早伙计说的事。
有个戴斗笠的男人在铺子外站了许久,最后只买了块最便宜的蜜饯,临走时却不小心落下个鼓鼓囊囊的钱袋,里面除了一锭银子,还压着张字条:算珠声声妙,蜜饯甜到老。
她低头看着算盘上那枚磨得发亮的铜珠子,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市井之中的人情冷暖,有时比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更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