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吐出两字,便欲言又止,心中暗自思量。
【老谋深算,账算得精】
【你虽夺位成功,但‘逆贼’之名难以抹去。不仅是你,你的子孙后代,谁继承皇位,都难以逃脱干系。】
想到此,李浩宇打定主意:皇位谁爱要谁要。
此刻,李煜心中又怒又笑。
但他转念一想,孙子的主意倒也不错。
若想摆脱‘逆贼’之名,或许该让出皇位。
有舍才有得。
有了这想法,李煜顿时喜笑颜开,指了指身上的龙袍,开始循循引导。
“好孙子,这龙袍乃天下权力的象征,就不想试试?”
李浩宇摇头如拨浪鼓,只有两字:不愿。
接连被拒,李煜心生怒火。
“我不管,我劳累近十年,治国理政,已至暮年,该享清福了!”
“朕现在还是皇帝,你若不答应,就把你脑袋劈成两半!”
只见李煜横眉怒目,摆足了皇帝架子。
闻言,李浩宇嬉皮笑脸,指了指李煜身后。
“爷爷,您的龙椅烫人。”
“您真忍心让我在上面受罪?”
李煜哈哈大笑。
“别胡闹,咱们不谈屁股的事!”
“爷爷年纪大了,你该分担些责任了。”
李浩宇眼前一亮,接过话茬:
“爷爷若寻接班人,孙儿倒有个人选。”
“谁?”
“我父亲!”
书房内归于沉寂。
李渊紧张地手心冒汗,将父亲推至前台抵挡风雨,实属万般无奈之举。
他不禁忆起前世,仁宗仙逝后,汉王策动“再兴之乱”,最终功亏一篑。
此刻,他决定顺水推舟,以求自身逍遥自在。
“你是说那家伙?”
“算了吧!”
李世民撇唇,胡须微微上翘。
知子莫若父,膝下三子的斤两,李世民心如明镜。
李煜惯于战场冲锋,军中威望卓着,是独当一面的将才。
然而治国安民,相较于李建成,却是相去甚远。
若非慧眼识珠,发掘了李渊这位少年英才,怎会找个由头,废黜太子为平民?
李世民下令。此次亦不例外。
“你爹打仗尚可,治国理政,不过半吊子水平。”
“大明江山,还需你来继承,方能千秋万代,光辉永存。”
【天啊,快带我走吧!】
【李世民啊李世民,都说人老奸猾,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李渊内心哀嚎“七七四”,却一字不落地被祖父听了去。
“李世民?”
李世民眉头紧锁,转念一想,在同辈兄弟中,自己确实排行第二(此处按情境修改为第二,以保持逻辑通顺,原文中的“老四”与后文不符),但听起来怎就如此刺耳?
活了大半辈子,骑马扛刀,何人敢如此称呼?
今日竟被孙辈占了便宜,不过小事一桩,无需挂怀。
“祖父,且听我言。”
李渊迅速思忖对策,转眼间已有计较。
“自古以来,子承父业乃天经地义,鲜有祖父直接传位于孙辈之例。”
“今日朝堂之上,群臣表面劝谏,实则多有不满……”
砰!
李世民一生霸道,猛地一拍桌案,吓得李渊差点跳起来。
“哼,皇位乃我老李家之物!”
“我爱给谁就给谁,谁敢妄议?”
“再说了,又不是传给外人,岂容他们置喙?”
另一边,李渊脚尖不停地点着地面,急得团团转。
“祖父,我知道您一番好意。”
“但大明广袤江山,需年长君主方能稳住大局。”
言及此处,李世民方觉话中有味,缓缓捋着胡须,暗自思量:
“古人云:父为子纲,长幼有序……”
“越过我,让儿子即位似乎不妥,是否操之过急?”
【有戏!】
捕捉到李世民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李渊赶紧趁热打铁。
“我还年轻,皇位之事,不急于一时。”
“先让我父亲历练几年,有您在背后把关,谅他也搞不出差错。”
“就算我父亲管理朝政不力,不是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