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过来,百姓们也趁机反抗,用石块砸向魏军。司马昭的亲军渐渐不支,一个个倒下。他看着越来越近的蜀军,突然拔出佩剑,想要自刎,却被狼女的银枪挑飞。
\"把他绑起来,交给将军发落。\"狼女的枪尖指着司马昭的脸,\"让他亲眼看看,汉室是怎么复兴的。\"
未央宫的广场上,姜维正站在高祖皇帝的雕像前。百姓们自发地跪在地上,山呼\"万岁\"。王含捧着从司马昭府里搜出的玉玺,跪在姜维面前:\"将军,这是传国玉玺,您就登基称帝吧!\"
归义营的士兵纷纷附和,羌骑和藤甲兵也举起武器呐喊。姜维的铁肢却推开了玉玺:\"我姜维此生,只为兴复汉室,不是为了称帝。\"他指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让刘老先生来保管玉玺,等找到汉室宗亲,再交还给他。\"
老者是长安城里的老儒,曾在太学教书。他颤抖着接过玉玺,泪水落在玉面上:\"姜将军真是忠义之士啊......\"
夕阳的余晖洒在未央宫的断壁上,将蜀军的影子拉得很长。姜维的铁肢与独臂同时握住武侯剑,剑峰指向东方:\"将士们,长安已经收复,但曹魏的残余势力还在,我们的北伐之路,还没有结束!\"
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浪惊得远处的雁群冲天而起,在天空中排成\"汉\"字的形状。狼女的银枪、阿藤的砍刀、庞会的长矛,同时指向东方,枪缨、刀光、矛尖在夕阳下汇成一片耀眼的光海。
第五折 渭水长流照丹心
渭水的秋波里,倒映着长安的城郭。姜维站在灞桥边,望着南中子弟正在收割的稻田,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阿莱娜派人送来的新稻种果然厉害,在关中的土地上也长得郁郁葱葱,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像无数个低头行礼的百姓。
\"将军,洛阳的细作回报,司马炎在那里招兵买马,还联络了东吴的孙皓,想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王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手里的密信上,画着东吴战船的图样。
姜维的铁肢在桥栏上划出\"吴\"字,又迅速抹去:\"孙皓暴虐无道,根本成不了大事。倒是司马炎,年轻气盛,又恨我们杀了他叔父,肯定会来报仇。\"他转身对王含道,\"传令下去,加固长安的城防,在渭水沿岸修筑堡垒,让归义营的士兵和百姓一起操练,随时准备迎敌。\"
归义营的士兵此刻正在城墙上巡逻,庞会的长矛上挂着个稻草人,上面穿着东吴的铠甲,是他们用来练习的靶子。\"听说东吴的士兵都穿皮甲,不经打。\"一个年轻的士兵笑道,手里的弓箭瞄准了稻草人的咽喉。
\"别大意。\"庞会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渭水,\"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就是因为小看了东吴,才吃了败仗。我们要学武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的甲胄内侧,\"孝\"字旁边,又多了个\"忠\"字,是昨夜请老儒刺的。
狼女的羌骑在渭水岸边操练,银枪舞动间,枪缨上的红藤扫过水面,激起的浪花里,映出他们矫健的身影。\"等打败了司马炎,我们就回西羌。\"一个羌兵对狼女说,\"把这里的稻种带回去,让族人也能吃上白米饭。\"
狼女的银枪突然指向西方:\"那也要等天下太平了再说。\"她的目光落在长安城里的未央宫,\"将军说了,只要还有一个魏军在,我们就不能停下脚步。\"
阿藤的藤甲兵正在加固渭水的堤坝,南中特有的\"千斤藤\"被他们缠在木桩上,比寻常的麻绳结实十倍。\"等堤坝修好了,就能灌溉更多的田地。\"阿藤擦着脸上的汗,\"到时候,长安城外就会像南中一样,到处都是稻田和果树。\"
姜维站在城头,望着将士们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眼神。他知道,北伐的路还很长,司马炎的大军还在洛阳,东吴的威胁也没有解除,但只要将士们同心同德,百姓们支持汉室,就一定能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
渭水的水流淌着,映出长安的城郭,映出蜀军的\"汉\"字旗,也映出姜维坚毅的脸庞。他的铁肢与独臂同时握住腰间的武侯剑,剑鞘上的\"兴复汉室\"四个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像四颗永不熄灭的星辰,照亮了通往中原的大道。
远处的洛阳方向,司马炎的大军正在集结,但姜维并不害怕。他知道,只要心中的忠义不灭,手中的剑就不会放下,渭水会记得他们的奋斗,长安会见证汉室的复兴,而历史,会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信念而战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