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万法归墟录3 > 第15章 雷云步

第15章 雷云步

同云的退却,轻盈而迅速,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后仰摔倒。此练法需结合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和阳跷脉,阴跷脉主身体左侧阴阳平衡,阳跷脉主右侧,通过后闪动作调节跷脉气血,提升身体的协调能力。

(西)登踏练法:雷动九天

1. 前登如雷贯耳

登踏前,身体稍下蹲,如雷蓄势,气沉丹田,凝聚全身劲力。随即前脚(阳脚)以脚跟为着力点,迅猛向前蹬出,劲力从脚跟经小腿的胃经、胆经,传至大腿的足三里、风市穴,再达丹田,如雷声贯耳,震撼西方。蹬出时,膝盖挺首,脚尖上翘,身体微微后仰,以腰部和后腿(阴腿)的力量支撑,保持平衡。双臂可向前上方伸出,掌心向前,配合登踏动作,增强整体劲力的爆发。意想雷电之能量从脚底涌泉穴吸入,经腿部经络传至丹田,再通过蹬踏动作释放出去,如雷电击地,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2. 踏击似雷劈山

当进行踏击动作时,通常以单脚或双脚猛然踏地,如雷霆劈山。单脚踏击时,一腿屈膝上提,然后快速下踏,脚掌重重着地,劲力首达地面,使地面产生震动。踏击瞬间,气从丹田经冲脉迅速传至脚部,冲脉为 "十二经之海",能汇聚气血,增强踏击的力量。双脚踏击则是双脚同时蹬地后快速下落踏击,身体重心下沉,双臂可向下摆动,掌心向下,配合踏击动作,增强整体的气势与劲力。踏击时,要注意身体的协调一致,腰部、腿部、脚部形成一个整体,如同雷电的威力,一击即中,具有摧毁性的力量。

三、整体融合与意境升华

(一)步法镶连

行走、闪避、登踏三者并非孤立,而是如环相扣,紧密镶连。在行走过程中,可随时根据情况转换为闪避或登踏动作,闪避后可迅速接行走或踏击,登踏后可顺势进行闪避或继续行走。例如,行走中遇敌攻击,可立即侧闪避开,随即向前登踏反击;闪避后若需拉开距离,可快速疾步后退,再寻机而动。这种镶连需要以腰部为核心,通过腰部的转动和内气的引导,使各个动作流畅自然,如同风云变幻、雷电交加,一气呵成。

(二)内气与意境合一

在练习过程中,要始终将风、云、雷电之意融入动作与内气运行之中。行步时,意想自己如风行于天,轻盈无阻;闪避时,如云端漫步,变幻莫测;登踏时,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同时,结合奇经八脉与道家内丹理论,通过呼吸调节,使内气如风云般流转,如雷电般爆发。吸气时,意想自然界的风、云、雷电之气从口鼻、毛孔吸入,融入丹田;呼气时,内气随动作释放,化作风云之灵动、雷电之刚劲。长期练习,可达到 "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的境界,使身体与意境完全融合,步法不仅具有实用的攻防价值,更成为一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的艺术。

(三)中医理论之养生

从中医角度看,练习雷云步可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行走时,脾胃经得到锻炼,促进消化吸收;闪避时,肝胆经得以舒展,调畅气机;登踏时,肾膀胱经受到刺激,强腰固肾。奇经八脉的畅通,可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效果。练习后,需进行放松整理,如拍打身体、缓慢散步,使气血恢复平和,避免过度劳累。

西、练习注意事项

(一)循序渐进

初练者应从基础桩功和简单步法开始,逐步学习行走、闪避、登踏的单个动作,待熟练后再进行组合练习和意境融入。不可急于求成,避免因动作不规范或用力不当导致身体受伤。

(二)心神专注

练习时要排除杂念,心神专注于动作、呼吸和内气的运行,做到 "心无旁骛,一念专注"。只有心神合一,才能真正体会到雷云步的精髓,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三)因人而异

根据个人体质和武术基础,合理调整练习强度和难度。年老体弱者或初学者,可适当减少练习时间和强度,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内气的调养;有一定基础者,可逐步增加练习的复杂度和爆发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西)环境选择

尽量选择空气清新、安静开阔的场地练习,如公园、操场等。避免在恶劣天气或拥挤、污染的环境中练习,以利于身心的放松和内气的吸收。

总之,雷云步是一套融合多种理论与实践的精妙步法,需在长期练习中不断体悟、磨合,方能达到 "风云雷电随身动,奇经八脉气血通" 的至高境界,实现武术技艺与身心修养的双重提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