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指尖带着热度,顺着衣领下探。
我本应抵开,可却看见她眼底疲倦得极深,那疲倦不来自劳累,也不全出于压力,而是被困之人的持续耗竭。
她什么都未说,只在我耳边低声念了句:“你今日修了什么?”
我没回应。她吻上来,动作熟练,不带情绪,反倒让我起了几分无法安放的惶然。我没有排斥她,她也没有问我的同意。自会盟归来,我们每夜如此,形式渐简,情绪却在潜底沉淀。
我很担心她,但越是担心她越反而让我远离朝政。
就像刺猬一样。
又是一段时间过去,我感到自己对新学术法的掌握更精进了,出于打发时间,也出于检验自己的修行,我给自己找了些新东西做。
我盘坐在最高耸的皇室山庄的天台上。
气流沿屋脊低旋,在脉动的灵力线中交织出恒定的波动,我闭着眼,手中并无元器法宝,整个人与法则融成一体,识海中浮现无数线条、公式、结构和演算片段。
推导早在数日前完成,此刻只等具象。
早些年我对这个世界的“勘探科研”被我的技术限制了,如今可以尝试其他的了,
我要造一个修真版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炼材上,在我的分析挑选下,有风罡原深处的金磁之砂,玄阴灵井底部的苍铜结晶;赤炎乌骨、七曜石、天辉电银,这些材料我一提柳如烟便批我了。
我以《鎏焱锻铸真解》开炉,将灵火贯入金磁之砂中,操控温度层级与热力梯度,使其结构逐层重构。
掌心浮现赤红符箓,由五百二十条微阵并联互勾,我控制熔融物随旋转方向高速离心,形成镜面坯体。
《通微御气经》用于封存材料中的微观灵质流转路径。我需将电磁阵道镶嵌入每一层材料之中。这一步至关重要,射电望远镜的信号采集依赖的正是极高频微波在多层反射镜中反射与干涉的稳定结构。
精度误差控制在原子级,我以《万相天机诀》调律内息,截断所有因意志波动而可能产生的灵力扭曲,用“内镜神识”一寸一寸审校每条内嵌通道的连接位置,防止任何失真点出现。
然后是构型。
我以《万构造化手》组装系统结构。基础构架使用重嵌锁结构,无需胶合与符阵凝固,完全依靠形变量与张力的配合,使整个望远镜拥有最优力学稳定性。
每一寸金属与矿晶都在呼应我的心意。此时此刻,我的意识如一整座冶铸工坊,有形者归我所用,无形者依我之意成形。
地面铺设采信大阵,嵌有反灵扰阵核,以灵压模拟大气层中电离层扰动;天线组用电银导梳构成,自会感应高频微波;最后的镜面调整由我亲自操刀,一点一点磨出极致反射面,并于中央嵌入以灵光折射晶体,叠加术阵,成为核心校准模块。
造好之后,我缓步退出望远镜所在平台。
灵压沉沉,我端坐调整呼吸。
此刻,心中未生一丝躁意。这种感觉我己多年未有,仿佛重新回到在蓝星实验室日夜分析数据的那些日子,专注、清醒、恒定。
将望远镜与地底主阵联通,我设定灵力模拟电磁频谱的干扰参数,再次打开观测节点。
金属天线随阵列展开,一枚枚感应晶体亮起幽光。
数据开始进入识海。整片天空在望远镜成像阵中转换为密集的信号线条。
“成了!”
我笑出声来,手指轻弹,又一道的灵力注入镜面。顿时,整张灵网泛起幽蓝色的微光,开始自行调整曲率。这可比人间的金属镜面精妙多了,能随心意改变形状,甚至能分出数百个微小镜片同时观测不同方位。
我掐动法诀,在脑海中构建出周天星图。
当神识与灵镜相连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我呼吸都为之一滞——原本漆黑的夜空突然变得璀璨夺目,无数星辰的细节清晰可见。
“太美了...”
我轻声呢喃,手指不自觉地描摹着星轨
然而随着观测的深入,我的笑容渐渐凝固。那些星辰...不对劲。
星体的频谱蓝移,极其明显,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密密麻麻的整个可观测宇宙,都是如此。
我站在终端前,凝视着数据图谱。
每一组数据都在表明同一件事:整个天体背景正在向我所在的位置加速逼近。波长在收缩,蓝移趋势极强。这是一种完全覆盖性的趋势,覆盖范围超出星系边界,达到宇宙尺度。
前世的教育告诉我,红移表示宇宙膨胀,是自大爆炸之后物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