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一具蜷缩在仓库深处檐廊下的焦黑尸体映入眼帘。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碳化严重,几乎与身下的灰烬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扭曲而痛苦的姿态。
“操!”马国栋低声骂了一句,立刻对身边一名消防员吼道:“通知警方!出人命了!”
光明区秦楼街道派出所的值班民警老赵,揉着惺忪的睡眼赶到现场时,天已大亮。消防队还在清理现场,水汽混合着烟灰,一片泥泞。焦糊味依旧浓烈刺鼻。
老赵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但眼前这景象还是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他戴上手套和口罩,小心翼翼地绕过还在冒烟的残骸,走到尸体旁。他的徒弟小王也到了,正皱着眉拍照。
“什么情况?”老赵问马国栋。
“初步看是火灾致死。”马国栋指着尸体 位置和周围环境,“这里背风,像个临时窝棚。估计是个流浪汉,晚上在这过夜,不小心弄着了火。”他指了指旁边一个烧变形的酒瓶,“可能是抽烟或者取暖引起的。”
老赵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尸体周围。确实散落着一些破烂家当:烧焦的棉絮、变形的饭盒、半截焦黑的木棍…典型的流浪汉痕迹。他用手电照了照尸体焦炭化的手部附近,没有明显的挣扎或搏斗痕迹。
“火怎么烧这么大?一个流浪汉不小心,能把整个仓库点成这样?”老赵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仓库废了多少年了,”马国栋解释道,“里面堆的都是易燃的破布烂木头,顶上全是油毡和干透的木头椽子,干燥得很。有点火星,风一吹,加上点助燃的东西。”
他踢了踢脚下一个烧化的塑料桶残骸,里面渗出些粘稠的、带刺鼻气味的残留物,“像是酒精或者劣质溶剂,流浪汉捡来取暖或者喝的,不小心弄洒了,那就跟点了火药桶一样。”
现场勘查持续到中午。消防队出具了初步的《火灾原因认定书》,结论是“遗留火种”引燃可燃物,并伴有不明助燃剂挥发,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死亡性质初步定为“意外事故”。
“行了,按意外处理。通知民政,看能不能联系上他家里人,处理下后事吧。”老赵对小王交代了一句,疲惫地上了警车。引擎发动,驶离这片弥漫着焦糊味的废墟。
没人注意到,在仓库残骸深处,某个被厚重灰烬覆盖的角落墙壁上,一道并不起眼的、被高温灼烧出的“V”型痕迹,其底部指向的地面,有几片几乎被烧融、与灰烬混为一体的微小塑料残片,正静静地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