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账户名是徐丽霞,汇款人账户名——”彭欣力停顿了一下,清晰地吐出三个字,“郭友建。”
果然是他!
就在这时,陈默腰间的另一部手机响了。是张泽天从广华打来的。
“陈队!查到了!”张泽天的声音透着发现关键线索的兴奋,“郭友建建行和工行的账户流水都调出来了!失踪前三个月,他没有任何大额转出记录。”
“但是,从去年,也就是2001年9月开始,一直到今年失踪前大概一个半月,他名下账户分多次向同一个账户进行了小额转账!”
“收款人是谁?”陈默的声音异常冷静,他已经预感到答案。
“收款账户名:徐丽霞!开户行在翠湖市!金额、时间点和翠湖那边查到的徐丽霞收款记录完全吻合!每次两千到五千,总金额三万多!”张泽天语速飞快地汇报。
两条线,在翠湖和广华两地警方的协同下,精准地交汇了。
陈默放下电话,看向魏建国。两人眼神交汇,无需多言,都看到了对方眼中了然的神情。
郭友建,这个在旁人眼中孤僻、吝啬、守着古玩店过日子的中年男人,在徐丽霞生意失败、陷入巨额债务泥潭之时,一直持续地、小额地向她提供着经济支援。
虽然每次金额不大,但时间跨度长达近半年,累积起来也有三万多块。
这绝非普通朋友或旧日情分能做到的。这持续的经济纽带,清晰地指向两人之间保持着一种隐秘而持续的、超越普通朋友的联系。
郭友建对徐丽霞,显然并未如他母亲所言那般“早没联系了”,也并非徐丽霞面对警察时急于撇清的“毫无关系”。
这条金钱的纽带,无声地揭露了谎言,也无声地将徐丽霞更深地拖入了郭友建失踪谜团的漩涡中心。
一个欠着三十多万巨债、接受着郭友建“输血”的女人,面对即将因拆迁获得十几二十万补偿款的郭友建……
动机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而那个叫黄永亮的通缉犯的身影,也在这片阴影中,显得更加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