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压低声音,"但陈叔说的'铜人',专家组认为可能是某种集体癔症..."
余小麦放下杯子,从抽屉里取出个密封袋:"那这个呢?"
袋子里是几根从蓄水池边采集的藤蔓,断口处凝结着蓝绿色结晶。
陆远山用镊子夹起一根对着灯光观察:"有机物包裹的铜纳米颗粒..."他忽然顿住,"等等,这排列方式..."
余小麦打开手机电筒照向藤蔓。光线穿透结晶,在墙上投出奇特的图案——像无数个手拉手的微小人体。
"自我组装的铜蛋白复合物。"陆远山声音发紧,"难怪会有'铜人'的幻觉..."
!后门突然被敲响。小玲惊慌的脸出现在门口:"余医生!省里领导要看老槐树!"
## 第五章:古树之下
老槐树下架起了强光灯。李省长和王书记站在警戒线外,听环保专家讲解治理方案。余小麦被叫去说明解毒藤的情况,当她提到《本草纲目》记载时,王书记突然打断:
"等等,你说这种藤会主动吸收铜离子?"
余小麦点头:"就像生物螯合剂。"
两位领导交换了个眼神。李省长招手叫来秘书:"联系省农科院,立即启动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王书记则对余小麦露出赞许的微笑:"小余医生很细心啊。要是早几天发现..."
他没说完,树干突然传来"咔"的一声脆响。那条被雷劈开的裂缝又扩大了几分,露出里面闪着金属光泽的木质部。
"退后!"陆远山一把拉开余小麦。
环保专家用仪器检测后惊呼:"树干内部铜含量超标千倍!这已经不是树,简直是根铜柱了!"
李省长当机立断:"砍伐危树,但要保留根系研究。所有接触人员做好防护!"
余小麦望向树根处——那里埋着沸石和解毒藤,是明代矿工留下的最后防线。她突然明白陈叔的"胡话"其实是跨越四百年的警告。
"领导。"她鼓起勇气上前,"我建议保留部分根系做解毒剂研究。"
王书记若有所思地点头:"有道理。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嘛。"
晨光微熹时,省委召开现场会。李省长宣布成立专项工作组,王书记亲自担任组长。余小麦和陆远山被破格纳入专家组,负责医疗救治部分。
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村委会门前的红旗上时,余小麦看见陆远山站在物资发放处,正弯腰给一个老人系鞋带。他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泥水和药渍,后背被汗水浸透,但胸前那枚党徽却亮得耀眼。
"余医生!"小玲跑来递上热包子,"省里领导说让你回家休息半天。"
余小麦摇摇头,望向正在搭建的临时实验室。她知道,这场跨越四个世纪的解毒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