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进一步研究一下这块令牌,院子里却传来了王酉的一声低喝,声音低沉,却极有穿透力。
李逸走到门口,正好看到王酉将林昭的嘴重新拿布条堵着。大家摇晃着脑袋从地上坐起来,几乎各个带伤,王二更是双眼发青从两人中间坐起来。
显然,他们中了林昭的幻境。
“怎么回事?”王捕头脸色有些阴沉,就这么短暂的离开一会儿,要不是他出来查看情况,这些人怕是要互殴至死了。
王二哆哆嗦嗦的站起,有些不敢看王酉的眼睛。“我,我们,我们想审问一下林昭,结果,结果刚把布条拉开,我们就陷入幻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简直是胡闹,我进去之前是不是说过不要扯开他的布条?”王捕头虎目一扫,众人都不敢和他的眼睛对视。
李逸没想到,就这么一会儿功夫,王二等人就着了道。
王酉也重新审视了一下林昭,这会儿林昭被布条堵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那神态分明是有恃无恐。
“按照《陈汉律》,入品修士对普通人出手,轻则废除修为,重则问斩,我不知道你这副有恃无恐是谁给你的底气。”
林昭不能说话,只得呜呜呜几句。
“怎么,你想说你还未入品,不算入品修士?按照《问刑条例》,半只脚踏入九品的修士对普通人出手,轻则杖三十,重则问斩。你是读书人,想来细节你应该知道。”
李逸确实对这个《问刑条例》不太清楚,虽然说他也是读书人,理应知道,但是他没有继承这世身体的记忆啊。
“王大哥,这《问刑条例》是?”
王酉有些疑惑的看了李逸一眼,王二见状补充说二郎病了之后,很多东西都记不得了,王酉这才解释了一下《问刑条例》。
陈汉王朝初年,陈太祖依据前朝宋的律法制订了《陈汉律》,后来随着修行之人的增加,朝廷也认识到了修行之人的问题,因此,在《陈汉律》的基础上添加了针对修士的条文规定。《陈汉律》颁布之后最大的案子,就是当时时任宰相的刘显案。
陈太祖35年,当时的宰相刘显专权跋扈,欺上瞒下,已有架空皇权的趋势。甚至于在某些方面,皇帝还需要看刘显的脸色行事。当时,刘显把持着中书省,中书省地位在六部之上,是皇权旨意上传下达的部门,权力可以说一时无两。
面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刘显直接命令中书扣下奏章,甚至于皇帝下的旨意,刘显都敢暂扣。在当时,有官员在私下里称呼刘显为“二皇帝”,皇帝最大,他第二。当时的朝中,以刘显为头目的江州党成员把持着朝廷很大部分重要职位。
事实上,陈太组也曾听闻刘显的事迹,但当时念及刘显乃江州旧臣,有功于社稷,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太祖37年,当时的户部尚书邱正秘密上书,弹劾刘显十二大罪状,刘显听闻,竟不经过有司会审,擅自抓捕二品大臣。刘正虽然是文官,但好歹是二品儒修圣贤境,一言一行皆代表圣言。但刘显此时为宰相,官居一品自在境,他亲临现场指挥抓捕邱正,邱正不从,在抓捕过程中死亡。
一时间群臣激动,纷纷上书弹劾刘显。太祖37年5月,太祖下令抓捕刘显及其党羽。后经查实,刘显罪名成立,诛三族,其党羽亦受到惩处。最终,这场风波波及一万多人,此后朝廷废除中书省,废除宰相之职。
随着王朝的前行,《陈汉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百多年后,陈汉宪宗以《陈汉律》为基础颁布了《问刑条例》。《问刑条例》总结了这一百多年来的断案经验,对许多案件罪名在法律上予以承认,并附上了具体的案件详情供后世断案之用。
《问刑条例》是对《陈汉律》的司法补充,也为后世审理案件提供了标准,其中就有半步入品针对普通人下手的案例。
李逸再一次感叹这个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有前世明朝相似。不过此世刘显一案,给李逸的感觉却像是皇帝刻意的让刘显作威作福,等到激起民怨再下手,顺道废除相权,加强皇权。
不过,现在这林昭怎么办呢?堵住嘴说不了话,不堵嘴又不放心。对此,王酉倒是有经验。
“按理说涉及到修士的案子是需要支会锦衣卫的,但我们不用,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回巡检司驻地,交由徐大人就是。”
“莫非那位徐典史有什么背景?”
“嘿嘿,你以后就知道了。”
这天晚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