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陈卓拱了拱手,说道。
“大人,梅岭古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而朝廷每一次募兵都要从梅岭古道的村镇募兵。”
沙之白满是皱纹的脸上遍布哀伤。
“渐渐地人越来越少,曾经的六镇十八村,成了现在的三镇八村,人,不够啊!”
梅岭古道附近的人口,经过多年的征调,人丁稀薄。
人少参军的人就少,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这些年镇南军吃了不少败仗,大败仗就要受罚,就要没命,谁愿意送死呢?”
苏亮不服气,说道。
“沙老先生,这话不对,我们镇南军当年可是铁打的边军,不比九边重镇的边军差!”
“那朝廷年年抽调精锐,镇南军精锐出来一批被抽调一批,谁能受得了?”
沙之白闻言叹了口气。
“这位军爷说得对,可老百姓不看朝廷怎么做,老百姓只认一个道理:能打胜仗,军饷充足。”
“还有一件事,梅岭古道最近几年闹腾匪寇,匪寇是越来越猖獗,官军屡次清剿未果,老百姓都失望透顶。”
“还有人说,是官军刻意放纵匪寇,官匪沆瀣一气祸害老百姓,您说还有人愿意参加镇南军么?”
募兵之难,其一在于人丁凋敝,其二在于镇南军不如当年强盛,其三在于匪寇横行镇南军名声不佳。
前两个问题,不是朝夕之间能解决的,但最后一个问题,沙之白给陈卓提了一个醒儿。
梅岭古道的山多,匪寇也多,甚至很多匪寇就是当地的山民。
白天的时候拿起锄头务农是山民,晚上蒙了面拿着刀剑拦路杀人便是匪寇。
送别了沙之白后,王二愣垂头丧气。
“大人,我看这募兵咱们也募不成,要不咱们回营地等着朝廷派兵得了?”
陈卓没说话,见状苏亮瞪了王二愣一眼。
“你瞎说什么?大人,我觉得沙陀村不成,咱们可以去羊角镇,那边人多肯定能成!”
“不,不去羊角镇。”陈卓摇了摇头,“你们两个立刻返回营地,跟大拿会合,准备一下,随时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