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英喘了几口气,道。
“张老大人,本宫想请教老大人一件事。”
张九玄微微一怔,问李成英。
“殿下要问什么?”
李成英轻声说道。
“陈大人将来入京述职,本宫欲与陈大人结为挚友,可又怕京城中的风言风语。”
皇太子与皇帝的关系,在大羽国素来微妙。
往上追溯到大羽国的太宗文皇帝时,太宗文皇帝长子,也就是太子李承乾,曾阴谋发动叛乱。
太宗皇帝痛心疾首,将太子党羽连根拔除,最后废了太子另外选了其他皇子当储君。
从那之后,太子结交武官,尤其是边疆的武官就变得十分敏感。
若李成英不是真欣赏陈卓,想要与陈卓交往,万万不敢冒风险。
张九玄听出了李成英的弦外之音,李成英这是担心惹得皇帝猜忌。
张九玄沉吟片刻,道。
“殿下,陈卓是国之栋梁,殿下作为储君结交陈卓,没有什么不好。”
“只要殿下您依照礼制规矩,与陈卓以诚相待,老臣相信陈卓会愿意为殿下所用。”
“再说陈卓入京城,多半会留任京中,短时间内不会返回边疆,殿下大可不必忧虑。”
有了张九玄的这些话,太子李成英的心算是落了地。
“多谢张老大人指点。”
李成英向张九玄行了一礼,目送张九玄离开太极宫。
……
岭南道,南州,琅琊城。
岭南道的灾情平复后,陈卓便离开了岭南道,回到了琅琊城。
他忙着调派物资,尤其是药物,送往各个村镇中。
经过陈卓日以继夜的忙碌,岭南道与岭西道的灾情,终于在九月初,彻底平复。
陈卓亦收到了朝廷的圣旨,命他归京述职。
边将归京述职,尤其是立了功的边将述职,无一不是被委以重任。
从边将到京官,这是一次飞跃,多少人期盼一辈子都等不到的飞跃。
陈卓归京,朝廷会选派新的将军来镇守岭南道。
至于岭西道的负责人选,则交给了陈卓来挑选。
陈卓深思熟虑后,决定向朝廷举荐张玉,推选张玉为镇南军中郎将,提领岭西道。
与张玉一起被举荐的,还有镇南军郎将曹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