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

快到的时候,我弟弟指着远远的一片电灯光告诉我:‘你看,那就是息县!’我没有想到息县有了电灯,28年前我离开的时候,我们点的是豆油灯啊!

我弟弟又指着公路两边儿的一大片的房子,告诉我这是水泥工厂、化肥工厂、麻袋工厂。/秒/蟑^踕/暁¨税?枉_ .追?醉~薪¢漳/截\‘工厂’这两个字当我在息县念小学的时候,只是在教科书里介绍上海、天津时的插图里看见过,今天息县竟然有了这么多工厂,实在是想不到的事。

息县县城也完全变了。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坯麦草房子,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水泥、红砖的楼房。

当然,最令我们高兴的,就是跟我们70多岁的老母亲见面的一刹那,28年不见,我只叫了一声‘妈’,除了流泪以外,我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来。她老人家虽然老了,但精神很好,介绍我太太跟她见面的时候,我们要给她磕个头,她拉着我们说:‘这是新中国,不兴这个老规矩了。’

我的三个弟弟、弟媳妇、侄子、侄女,所有的亲戚都见面了,我们在一起吃团圆饭,听亲戚们说这20多年的变化的时候,我问母亲:‘我们是不是做梦?’她老人家说:‘这不是在做梦,这比做梦还要好啊!’”

“比做梦还要好”,这就是赵浩生去国28年回归后对故乡、故国的总体印象。/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目睹毛泽东之后中国舵手的风采/今泉智惠问赵浩生:我能否藏在桌子底下聆听高论/一不留神,成了“黑画事件”的肇事者之一

重返桑梓后,赵浩生随即登上前往新中国首都北京的列车。

从赵浩生记事起,北京一直被称作北平。她在赵浩生的心目中,绝非一个仅具单纯地理概念的词汇,而是有着巨大向心力的文化归属,是闻之肃然不释诱惑。

虽说他从未身临其境得睹这数朝古都的风貌,但在他的脑海里却是那样的熟悉:未名湖畔的遗世砖塔,清华园内的滟潋荷塘,卧佛寺周的霜濡红叶,紫禁城头的金辉兽吻……他已感受过不知多少遍了。-山?叶′屋- ¢耕,薪·醉~全-

------------

赵浩生:历史舞台前的特殊看客(10)

------------

那是因为在他还是同学少年之际,就热衷于文学,而他成长时期所景仰的一代文学大师,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在北平淹留,不曾将北平诉诸妙文。那心灵的牵引,曾驱使他壮着胆子向平素敬畏的父亲,提出到北平求学的请求。不料,父亲顿时拉长了脸,厉声吼道:“不行!”他转过身,不敢再出一语,可母亲却看清了从他眼眶中溢出的泪滴。翌日,母亲悄悄地告诉赵浩生:“你爸爸难过得一宿没睡,家里供不起你到北平读书呵!”就这样,到北平成了埋在赵浩生心底的奢侈的梦。

他没有想到,他竟在去国25年、自己已过知天命的年纪,终于置足“心实仰之”的梦中境地。他将现实的北京,同他心中的北平,一一加以匹配参比,既似曾相识,又备觉新鲜,更引发无限感慨:

“循着历史的足迹走出故宫,步入那广阔宏伟、举世无匹的天安门广场,它的宏伟,代表着中国人的胸襟、豪情和气魄,任何人都会被这伟大的气氛所吞没。当你仰望广场中心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想到30年前从天安门城楼上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宣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你,不论是外籍华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都激动得热泪滚滚。”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赵浩生到京不久就参加了一个盛大的国宴,那是宴请越南劳动党第一书籍黎笋和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就在这次宴会上,以新闻记者身份来访、始终关注着中国大陆时局的赵浩生,第一次目睹了毛泽东之后把握中国航向的舵手。

“当我们在等待着黎笋和范文同入座的时候,那位曾是中共党内‘修正主义路线’第二号代表、被打倒并销声匿迹数年、似乎政治生命已告结束的人,悄然走进了宴会大厅,他就是邓小平。&r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