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赵先生显得有些激动,和他接触得久了,我已经对此多有了解,每逢言及事关祖国、言及事关民族的大义的话题,他便会很殚思、很动情。~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
“您这次和董建华先生会面晤谈,他可曾流露对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产生的忧虑?可曾对承担起治港重任感到什么压力?”
“哦,董建华对香港在政权交接后保持平稳发展充满信心!基本法规定制度50年不变,保障安定繁荣的因素没有丝毫的削弱,只要中国政府继续支香港,而中国政府肯定会更积极有力地支持董建华,这一点从江泽民、李鹏率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上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所以董建华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赵浩生接到董建华的传真,告以他将如以往一样于4月
赴美/美国媒体正在大做“政治捐款”问题的文章/董建
华说:我将推迟出访美国
1997年9月8日,经常于香港、美国间来去匆匆的董建华,以香港第一任“特首”的身份踏上美国国土。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消息传来,不由让我想起此事幕后和赵浩生相关的一段秘闻。
在这一年的3、4月间,董建华就酝酿着美国之行了。因为每年4月,美国会都要就是否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进行辩论,董建华每在这一时间几乎都是在美国,在为争取最惠国待遇这与香港经济攸关的决断奔波游说中渡过的。
4月12日,赵浩生听说董建华将于4月下旬赴美访问。他感到4月绝非访美的合适时机,立即给董建华发去一份很长的传真,为董建华分析利弊。
赵先生认为董建华此际赴美的不利因素有二:
其一是香港问题正热,美国各种舆论很多,但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祟,对香港回归、香港未来“唱衰”的言论很盛。此时来美,必陷于应对无穷谬论的被动地位;且交接尚未成实现,再雄辩的说词也是无力的。而以董建华未来“特首”之尊,与这些无稽之谈争辩太跌身份。
其二是美国媒体正在大做“政治捐款”问题的文章,对中国大陆的攻击甚嚣尘上。_k?a.n?s_h`u,p¨u\.*c~o·m¨此时来美,若有人借题发挥的话,必难脱困扰。
赵浩生建议董建华将访美的时间安排在政权交接之后。顺利交接已成事实,香港政治、经济前景更趋明朗,以“特首”的正式身份出访,许多在这之前可能出现的麻烦,将不复存在;对不利鼓噪即便不置一辞,亦无关宏旨。
传真发出后不久,赵浩生就看到了董建华推迟访问美国的消息。
香港顺利回归后,董建华以特首之尊,相继出访美国、日本及欧洲,受到隆重接待。其言论风采赢得各国一致的崇敬欣赏,以“董旋风”的气势,载誉返港,其声望在新一轮民意调查中突破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峰值。
看到如此情景,赵浩生直替老友董浩云激动:59年前,他给他的孩子起名“建华”,寄予了由衷的希望。如今,他的孩子正将父亲深深的冀望,一点一点地实现着。他内心起伏的波澜,都被始终关注着他的我,看在了眼里。
------------
毕重远:年轻水兵策动了“重庆”号起义(1)
------------
1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第020页,可看到如下一段文字:“2月25日,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宣布起义。重庆号巡洋舰,是英国政府1948年5月交给国民党政府使用的一艘轻型巡洋舰……是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之一。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为确保长江以南半壁河山,准备将重庆号军舰调防长江,配合江阴要塞防守长江下游,以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2月25日,该舰在中共地下党员毕重远及重庆号士兵解放委员会领导下起义,26日,由上海驶抵已经解放的烟台港。”
由于某种机缘,我和载入史册的毕重远有过几面之交,可望着年逾花甲的他,我竟从不曾推想过,起义时他刚满20岁。直到前些天,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