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匆忙赶来,惶恐地磕头说道:“不知皇上驾到,微臣有失远迎,还望皇上恕罪。”
皇太子胤礽性情较为暴躁,见状不禁斥责山东知府:“你整日都在忙些什么?圣上前来,你竟敢如此怠慢?”
“太子赎罪,微臣正在筹备为圣上立碑之事。圣上四次亲临济南名泉,此乃山东之福,理应流芳百世。”知府赶忙解释道。
康熙看着那“咕嘟咕嘟”往上冒的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撒了一把璀璨的珍珠。
他蹲下身子,轻轻撩了撩水,转头便询问知府:“这泉水能否引来浇灌田地?若是如此,可比为朕立碑有用得多!”
“微臣马上去设计施工,”山东知府慌忙叩头回道。
,!
紧接着,康熙又兴致勃勃地来到趵突泉。只见三股泉水如沸腾般“咕嘟咕嘟”地往上喷涌,气势磅礴。
康熙爷忍不住念叨起古人的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诗句描绘得可真是丝毫不差啊!”
康熙皇帝一时兴起,接连写下好几块匾额,“激湍”“润物”。写完后,他还特意拿银碗接住泉水品尝,边喝边赞叹:“这水比宫里的水还要好喝呢!”
山东知府双手捧着御笔题词,忙不迭的点头称是。
离开济南,一行人来到泰山脚下。太子唤来轿夫,康熙摆手道:“咱们父子徒步慢慢往上走,一路走,一路欣赏美景,岂不美哉?”
攀登泰山时,更是趣事一桩。
来到接近南天门,陪王伴驾的山东知府提议道:“皇上,不妨去舍身崖看看吧,听闻有好多人在那儿跳崖以尽孝道呢。”
康熙脸色一沉,严肃地说道:“荒唐至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跳崖之举乃是最大的不孝!”
说罢,康熙看了一眼侍卫,“拿笔砚来,”侍卫心领神会,从随手携带的百宝箱中取出笔砚墨,
康熙帝大笔一挥,写下“坤元叶德”“普照乾坤”“坤元叶德”“普照乾坤”几个大字。
尽管众人都以为康熙会举行封禅大典,但他却坚决拒绝,还说道:“朕此番前来,并非效仿古人摆排场,而是要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孝之道!”
二月初二,南巡船队抵达宿迁黄河渡口。康熙撩开轿帘,眼前的景象让他脸色“唰”地一下变得阴沉。
去年刚刚修筑的堤坝竟裂着大口子,露出的木桩黑乎乎的,明显是用烂木头敷衍了事。
他怒不可遏,立刻把河道总督喊到跟前,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图纸造假!用人不当!这木桩发黑,分明是有人中饱私囊!”
河道总督唯唯诺诺道:“臣有罪,一定追究此事,对于弄虚作假以次代好的官员,定会撤职查办。”
康熙怒气这才稍稍平息。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