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此恭贺官家,得此一门良缘,老臣不才,愿意为官家执笔,撰写婚书。`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
王珪也清楚是他出言的时候,没让众人等待太久,起身对着赵煦行礼,语气间满是认同和高兴。
王珪话落,高太后笑了,向太后面容苦涩,其他人也清楚此事尘埃落定,好几位都羡慕的看着曹评。
因为他们清楚,只要曹家不作死,曹家依旧能持续辉煌下去。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王相了。”高太后高兴道。
“太皇太后,既然事情定下,那不妨趁着今日,请王相撰写婚书,我等也能沾光,做个见证。”
苏颂也是三朝老臣,朝堂常青树,政治智慧不低,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他自然不会傻不拉几的去反驳,很是从心的顺水推舟,卖了高太后一个好脸。
“老狐狸。”
其他人见状纷纷暗骂一声,快速出言附和,齐齐表示赞同,生怕慢上一点。
高太后大喜之下,让人拿来笔墨纸砚,让王珪当着众臣的面写下婚书,曹评拿着婚书,笑得合不拢嘴,其他人都纷纷祝贺。
向太后心头发苦,带着不甘先行退下。
朱妃也被高太后打发离开。
曹评也是个老狐狸,瞧着情况不对,随意找了个借口离开。!q\d?h~b_s¢.!c?o,m\
待两人走后,高太后朗声道,“另外,昨日老身与左相、左右二丞以及参知政事商议,定下右相由知枢密院事韩缜升任右相,礼部尚书司马光,于今日请辞。”
“老身本意是明日叫诸位前来商议,今日恰逢其会,不如就一同商议,将人选定下如何?”
“老臣以为可以。”韩缜出言附和。
“老臣也以为可行。”张璪紧随其后。
“老臣同意。”
其他人见状,纷纷表示同意。
王珪在看了眼赵煦后,见赵煦点头也表示同意。
“那诸位可有推荐之人?”见众人同意,高太后笑着问道。
“臣以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尹吕大防,品节高雅,政绩斐然,可升任礼部尚书。”韩缜建议道。
这是他之前与高太后商议的人,吕大防是坚定的保守派,官职从三品,升任从二品礼部尚书,正好合适。
“臣以为兵部侍郎许将政绩斐然,可以升迁礼部尚书。”章惇迅速开口。
“臣以为同知枢密院事章惇,可为枢密院事……”
“臣以为曾布……”
“臣推荐吕大人……”
……
新旧两党的人一听,纷纷谏言,争论起来。,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全?
只有王珪、李清臣以及苏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赵煦也没插话,静静的待在高太后身边看戏,礼部尚书和枢密院使虽然重要,但他现在手上没人,即使想要推荐,也没法推荐,还不如安稳的看看戏来得实在。
新旧两党唇枪舌剑,不停的争锋,你来我往。
在赵煦的记忆中虽然见过无数次这种争吵,但在现实中这才算是第二次,并且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因此看他们吵架,还颇有一番味道。
毕竟,这一群人都是大宋最为顶尖的文人,说话吵架都相当有水平。
用后世记忆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骂人也能充满艺术性。
不过,赵煦看得精精有味,高太后却是一阵头疼,瞧着双方越演越烈,她也有些受不了,仔细思虑之后,她出言打断道,
“好了,尔等都是我大宋文臣,这番吵闹,也争不出一个结果。”
说着,高太后看向王珪,微笑着问道,“王相,对这两个职位,你有何建议?”
“太皇太后,老臣觉得不如让吕大防升任礼部尚书,章惇升任枢密院使,许将权知开封府,林槩同知枢密院,熊本为兵部尚书,这样大家所提之人,皆有可晋升,也能免除诸位再行争论。”王珪拱手,笑眯眯的说道。
“还真是老狐狸。”
包裹赵煦在内,听到王珪这一番话,所有人都暗自吐槽。
王珪这一分,看似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但实际上是在和稀泥,新旧两党都不沾边,把自己完美的摘出去。
“诸位爱卿,王相所说,诸位以为如何?”高太后也有些无力,但她对王珪也无可奈何,只能强制露出笑容,向其他人问道。
众人沉默,王珪这种分配,虽然能止戈,但却不是他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