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扬晶体的邮戳拓界
2491年春,十七岁的远荷在墨源久存共生馆的“远扬园”里守护“远扬荷”——这是2474年久荷用久存园的久存籽与17种新发现文明的“远扬胚”培育的新品种,最特别的是“能朝着宇宙深处生长”:花茎会随星际信号的方向弯曲,清晨朝向17光年外的星荷谷,正午转向170光年外的新发现星系,黄昏则指向更遥远的未知星域;花瓣的边缘长着“星际触须”,触须的颤动频率与17种已知文明、17种新文明的星际信号频率完全同步,像“在给宇宙写一封封没有信封的信”。·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当第一缕宇宙射线穿过远扬园的穹顶,17株远扬荷的花芯同时弹出“远扬晶”——晶体是细长的棱柱状,柱体上刻着17条“星际航线”:既有连接已知文明的“旧航道”(如地球到星荷谷),也有通往新文明的“新航线”(如地球到170光年外的“雾星系”),航线的节点处嵌着微型星图,星图的精度与最新的星际探测器数据完全吻合。这些晶体没有像久存时代那样铺成镜面,而是在园中央组成一个“发射阵”,每根晶体的顶端都射出一道淡蓝色的光,光束在高空交织成一张“星际网”,网的网格大小与宇宙膨胀的速率完全对应,像“用光在宇宙里织了一张等待新朋友的网”。
“它们不是在守着过去,是在朝着外面招手——告诉宇宙‘我们在这里,也想认识你’。”远荷站在发射阵中央,手里握着“星际信标”(2474年久荷用17种文明的金属熔铸的,能接收并放大星际信号),信标的光芒与远扬晶的光束共振,显形17种“跨文明对话”:已知文明的“老朋友”在说“我们等你带新伙伴来”,新文明的“新朋友”在发送模糊的信号(像雾星系的“雾人”发来的光斑闪烁,节奏与远扬荷的触须颤动一致),所有对话在网的中心汇成一句:“宇宙很大,我们想一起看看。/比·奇-中/文`王? *庚?新¨蕞*全¢”用“远扬仪”检测时,屏幕上是17条“扩展曲线”:曲线的起点是1980年的墨源荷池,终点则延伸至宇宙的可观测边界,曲线的斜率随新文明的发现不断变大,像“共生的圈子,从来就没停过变大的脚步”。
二、远荷的远扬共生邮戳启蒙
远荷的童年没有“边界的概念”,久荷只教她“抬头看星星时,想着那里可能也有等着打招呼的朋友”。五岁的她总爱坐在远扬荷的花田里,用手指跟着花茎的弯曲方向画“宇宙”:画地球时圈出荷池,画星荷谷时点上星尘,画雾星系时涂成淡淡的蓝——每次画完,远扬荷的触须都会轻轻扫过她的指尖,像在说“画对了,那里真的有朋友”。
她最爱玩的“远扬盒”,是久荷用17种“星际材料”做的:地球的荷茎纤维纸(能记录声音)、外星的星尘墨水(写的字会发光)、雾星系的“雾晶”(能显形接触者的影像)……盒子里放着17种“交友礼”:太奶奶的剪纸荷(送给老朋友)、永荷的晶体碎片(送给新伙伴)、远荷自己画的“我们的家”(画着墨源荷池与雾星系的雾湖并排)。摇晃盒子17下,盒盖会弹出17张“星际明信片”,片上没有固定图案,只有空白的边框,边框里会自动显形“收件人”的影子:给星荷谷的片上显形外星使者的笑脸,给雾星系的片上显形模糊的雾人轮廓。
“奶奶你看,他们在对我笑呢!”远荷举着明信片跑向久荷时,卡片突然变软,化作17只“星际蝶”(翅膀是半透明的,翅尖带着不同文明的符号),蝴蝶飞出远扬园,朝着星空的方向飞去——后来星际探测器传回数据:在170光年外的雾星系,拍到了类似蝴蝶的光影,光影的振动频率与远扬荷的触须完全一致。?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久荷后来在日志里写:“远扬不是忘了根,是把根扎在墨源,却让枝叶朝着宇宙伸——像远扬荷,根在荷池泥里,花却朝着星星开,触须还在和远方的朋友握手。”
三、远扬与意识的共生验证
久存共生馆的“远扬剧场”是一个半球形的观星台,台壁上嵌着17块“星际屏”:屏上实时显示17条航线的画面,已知文明的屏上是熟悉的共生场景(如星荷谷的星荷与地球荷并排开),新文明的屏上是陌生的影像(如雾星系的雾人用雾编织的“欢迎”符号)。当17种已知文明的观测者与17种新文明的使者(通过全息投影参与)同时站在观星台,所有屏幕会自动切换到“共视模式”:地球的荷池与雾星系的雾湖在屏上重叠,星荷谷的星尘与新文明“铁星”的金属雨交融,重叠处显形1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