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谁愿意有便宜不占?
所以这生意居然也是红红火火。
一个月下来差不多能跑两到三趟,基本上每一套能拿四辆到六辆自行车的配件。
江友年的孩子们想最多是在家里组装的时候能给自己搭把手,平常没办法跟着他一块儿上火车跑。
江友年的自行车生意也干得红红火火。
同时县里面不少人也打听到了他这里能够买到全新的自行车,而且价格还比外面便宜,还不用工业票。
不少人都通过关系打听到这里,亲自上门购买。
就这样红红火火的一年过完了。
而在第二年的冬天,他们村口的那条路终于修好了。
这条路是一条国道修的,位置相当好。
国道是穿过村口一直通向远方,国道自从通了之后,来往的车辆立刻多了起来。
本来是准备回村做事业的,冯翠花和江秀敏他们心里也有些为难。
省城这里的生意不错,每个月下来差不多能挣1000块钱。
而且省城的环境和村里的环境自然不一样,在城里待惯了,觉得城里要比村儿里好的多。
俩人都觉得回到村儿里不一定能把现在的生意继续做下去。
虽然说守着自家好,可是想到人人都想当城里人。
他们现在有机会留在城里,干啥还要回村儿呢?
尤其是老二的生意做的更好,老二那合同一年干完了以后,对方验收非常合格。
给他们结算工程款也结算的非常痛快。
他们带着村儿里二百号人接的这个活。
这一年下来这些人每个人都挣到了1200块钱。
当然有人多有人少。
好的工匠自然会比这个数字还多。
但是总体来说大家都差不离,平均下来的话,一个人也能匀到1200。
基本上比城里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最重要的是江友庆,但是说话算话,带着他们出来挣钱,果然让家家户户都挣到钱。
江友庆自己也高兴,他这个工程队的名声打出去了,这几栋楼就是自己的名牌。
他们这边儿工程还没结束,已经有人慕名找上门来。
江友庆很很有脑子,在江小小的帮助之下,不光笼络住了那些大学生。
而且手底下的工人都愿意实心实意的跟着自己干,毕竟这么给钱痛快的老板可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