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想做任何事情,都得先获得一批人的支持,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
要的就是人多势众,才能形成碾压优势。
一小撮人直接硬着头皮去撼动大批人的利益,那才是真蠢。
换句话说,乔喻的想法其实跟许多所谓的公知差不多。
无非是公知们往往用似是而非的道理去拼命洗脑自己的粉丝,然后再喊出独立思考的口号。
乔喻则是走的上层路线,用严谨的数学证明过程,让一众掌控话语权的学界大佬站在自家这边,然后躲在后面,让这些大佬为他摇旗呐喊。
显然后者更具说服力。
毕竟这些数学大佬不但本身的影响力摆在那里,他们的徒子徒孙也都是学术界的中坚力量。
对于华清跟燕北来说,这种情况更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尤其是华清跟燕北数学院的两位院长,这段时间见了谁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不吹牛逼的说,当乔喻用元数学跟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将这些顶级数学家都拉过来后,
华清跟燕北已经成了世界数学研究中心。
起码几十年内,这个地位无可撼动!
两所学校甚至已经开始商量着,再共同筹建一个国际数理研究中心。
一下子多了近百位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声誉,做出了极大成就的数学家跟教授,
这要是不好好利用起来,简直就是犯罪。
虽然其中大部分人签订的协议中是不需要给本科生上课的。
但人都已经来了,带些研究生问题不大吧?更别提这些数学家做相关研究本身就需要助手。
至于合同中约定的那些待遇—
别说乔喻的元数学项目本身经费就很多,华清跟燕北这些年更是不差钱。
毕竟这些年华夏经济本就过热,科研跟教育这块的投入更是水涨船高。
更别提华清跟燕北还是亲儿子总之在乔喻的操作之下,元数学项目是真不缺人了。
尤其是基础数学理论研究这块,这些签完了合同的数学家,在用了几个月时间安顿好各自的事情之后,便非常自觉地开始坐在一起,将元数学的基础理论整合,然后细分与之相应的,七月的能力也开始越来越强大再次作为总指挥的乔喻也终于可以理所当然的把大部分事情都推了出去。
毕竟他是真的充分相信这些数学家的智商跟能力,这些人缺的无非就是一个火种而已。
当然也不是没有烦恼比如这么多有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研究同一个项目,动不动相互之间的理念就会碰撞得厉害,为了某个问题吵成一团的事情经常发生。
吵得厉害了,最后肯定是找到他这边,而且情绪上头了,往往不会管他多忙总之,想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甚至很多时候乔喻觉得这些投奔过来的数学家背后有人给他们支损招不然哪里会三天两头就有那么多的争议?让他长假里想好好修整几天都难?
只能说人心太复杂了学坏太简单了!